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郑义兴:以“信义”传承百年味道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商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周静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地区,天蓝水清、光照充足、白鹭飞翔,水路通达、民风淳朴、底蕴深厚,是个兴旺之地。

这个资源禀赋优越、生态环境宜人的地方,被江苏省农业委员会认定为“绿色农产品产地”。此地特有的砂土种植,加上弱碱性长江水灌溉和稻鸭共作的培育方式,让这里出产的孟河软米远近闻名。“郑义兴”——一个以米店为祖业的“老字号”由此诞生,展开了属于它的百年传奇。

首创米号,诚信为本

“郑义兴”的创始人叫郑鸿斌。1907年,郑鸿斌在孟河镇万绥街临近北街的两间瓦房内做起买卖粮食的生意,创办“郑义兴粮食商行”,取信义经营、兴旺发达之意。

店如其名,“郑义兴”坚持“论秤公允、质优价廉、童叟无欺”的宗旨,买卖粮食从不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赢得了万绥百姓的口碑,生意日渐兴旺。

尽管生意越做越大,郑鸿斌却没有忘记创业的初衷,反复叮嘱儿孙,一定要在买卖中坚持“信义”、诚信经营,将“郑义兴”字号传承下去。

深耕细作,用心生产

时光流转,“郑义兴粮食商行”传至第三代传人郑康手中。郑康没有忘记祖辈的嘱咐,决心将“郑义兴”字号传承下去,并于1992年创办了常州万绥粮油有限公司。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占地35亩,建有高标准现代化粮食存储仓库,库存容量达2万吨,拥有14台谷物低温干燥机,建立日产120吨大米的生产流水线和智能化大米灌装线,在常州地区大米加工企业中屈指可数。

“老一辈创品牌、新一代创名牌”,郑康严格把控粮食产品加工的质量和精度,做到生态、健康、安全,同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户风险,不断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集约化程度。

在郑康的精心经营下,公司业绩逐年增长,大米年销售量达2万吨,不仅与各大超市、电商平台和全国各地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还开设了“郑义兴大米”天猫旗舰店。公司不仅加工、销售大米,还承担着为新北区储备原粮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常州市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常州市名牌产品”“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常州老字号”等称号。

坚守“信义”,创新传承

如今,“郑义兴”已传至第四代传人郑云丰手中,百年“老字号”正在加速创新发展:不断扩大的水稻种植规模、持续转型的水稻种植产业,在保证农户利益的前提下,从农户手中流转1200余亩土地专门种植水稻小麦,还培养出拥有专业水平与成熟技术的高产管理团队,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种好每亩土地,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优质大米产业链。

在孟河水稻产业园内,公司拥有1200亩专属基地和1万多亩订单基地,分“绿色”片区、“稻鸭模式”片区,种植孟河软米、武育粳、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等各类水稻,今后还将引进更多优良品种。

作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郑义兴”的每袋大米都按照统一标准订单种植,大米加工后及时配送,确保口感新鲜。郑云丰接手“郑义兴”销售推广工作后,还找来专业团队,设计专属卡通形象和包装样式,无论是天然简朴的牛皮纸包装,还是实用的铁桶包装,都让人过目不忘。在维护好老客户的同时,公司还着力开发线上线下新市场,不断拓展销售渠道。

“民以食为天”。百年老字号“郑义兴”,几代传承人持续将“信义”注入粮食文化,给人们带来岁月的感动。在郑云丰看来,“郑义兴”大米,饱含对土地的尊重、对健康的坚持、对信义的传承,以“义”“兴”家、以“义”“兴”业、以“义”“兴”农,将“信义”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夏晨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