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出 常 州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凃贤平 沈默
今年暑假,最火的动画电影当属《长安三万里》了,电影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情节,李白要入赘相府,问孟浩然的意见。此时孟浩然已在去广陵的船上,李白赶不上,在布上写着“当否”,孟浩然回“当”。但高适并不赞同李白入赘。
“当年,要不要走出常州,我也是征询过不少朋友的意见。”7月盛夏,在丽华快餐的总部——嘉乐广场A座九楼,董事长蒋建平忆起这段往事,云淡风轻。
当时,也就是1995年,丽华快餐已在常州做到快餐业的“天花板”,市场排名第一。但是,今后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意见并不统一,不同意的人认为南北方地域差异大,气候环境不易适应,饮食习惯也不同。只有少数人赞同走出常州。各方意见并没能影响蒋建平自己作出判断。
去南京?去上海?“我偶尔听别人说到北京,我还没有去过北京。”1996年,蒋建平带队去北京调研。“国贸有很多写字楼,看到很多白领从三轮车上买盒饭,就站在路边吃。我就觉得机遇和挑战并存,丽华快餐落子北京,定了!”
从常州到北京,从无到有,蒋建平把这个过程比作“二次创业”。当时的北京没有一家能在全市范围内一份配送的餐饮企业,丽华快餐大胆亮出了“每一份都送到客户手中”的经营策略,并有针对性地打出了“随订随送、一份起送”的口号,提出三环以内半小时送达。
为了适应北方市场,丽华快餐还对产品进行了改良。比如,获得过金奖的糖醋排骨,在南方是酸酸甜甜的口感,但进入北京市场后,糖会少放一点,酱油则多放一点,盐重一点,直到完全符合当地的口味。
“那个时间段正值下岗潮,丽华快餐招聘了很多下岗工人, 解决了他们再就业的问题。在市场上,也提升了我们品牌的美誉度。”
正是走出常州,让丽华快餐有了更多的可能性。1999年,丽华快餐为国庆50周年阅兵活动送餐,打响了品牌知名度;2003年,丽华快餐被指定为北京市抗“非典”机构和收治“非典”病人医院的送餐单位,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与此同时,丽华快餐也完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的布局,完成了从区域到全国知名快餐品牌的蜕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丽华快餐成为其最大的团膳业务供应商,意味着在更宽广的赛道上与世界餐饮同行竞争。
从早期个性化供餐,到标准化的制作,形成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丽华快餐走过了漫长的30年。“现在年轻人渴望个性化,讲究用餐品质与体验,我们及时推出了中小企业定制模式,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目前已经为近千家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将服务做到了极致。”
蒋建平说,丽华快餐为每个企业提供独立的订餐软件平台,餐标、菜品、供餐模式都能实现个性化定制,支持多天订餐,一次操作,最多能订半个月的餐,每天不重样。而且,一家企业如果10人定餐,10人吃的可能每天也完全不同。最主要是无需公司统计员工用餐需求,支持员工个人线上点餐,支付、开票,甚至统计都在线上,方便快捷。最后,节约企业成本,企业无需自建厨房,团购还有优惠。
现在,北京近30个分公司都增加了蒸箱、烤箱等制作设备。在快餐盒饭的基础上,丽华快餐推出了很多特色餐,包括点心、小吃、冷面、卤菜、暖锅等,不断丰富产品线,让众口不再难调。此外,丽华快餐也从室内走向户外,开始创建多种餐饮场景,比如户外自助餐、团建冷餐、草坪派对、自然营地午餐等。
“美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之一。中国传统的美食讲究的是‘精’,快餐文化的精髓就是‘快’,未来,丽华快餐想把两者很好地结合成‘变’,在传承中创新中国的美食文化,做优丽华快餐的美食文化,用文化来提升餐饮的升值空间。”蒋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