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因青山的阻隔而囿于一隅,不因绿水的蜿蜒而束缚行动——因为有一种红利叫做点“绿”成“金”。
生态环境能不能创造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的永续保护和持续改善,使生产力得以持续发展和提高,从而不断产生新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对生态环境价值的再审视、再发掘、再创造,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拓展与创新。这一理念最大的创造在于,不是用“非此即彼”的眼光来看待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尽最大可能维持两者之间的精准平衡,指出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模式。
“两山”理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绿水青山价值究竟几何?财富如何转化?常州各地点“绿”成“金”,因地制宜开辟多条转化通道。比如,天宁区查家湾“首吃螃蟹”,为绿水青山“明码标价”,成功出让全省首宗附带“生态管养”的土地,用量化方式体现生态溢价。还有溧阳、金坛等地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科创田园”等新业态,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为更高的经济收益。
点“绿”成“金”不是权宜之计,更是应对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越要向生态产业要出路、向机制创新要动力。比如溧阳,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初步建立了以“水生态容量”为约束性指标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同步探索碳汇、林权等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为推动“含绿量”变成“含金量”提供了更明确的变现方式、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点“绿”成“金”机制长效,绿水青山方能常在。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常州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资源有价值、可交易、能致富?绿水青山之间,或许蕴藏更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