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毕业季的气象变奏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六月左右是毕业季,这时的校园相较平日有些不同。走在路上,常常能见到身穿学士服的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各处拍照,学校的后勤人员也用泡沫和金属支架放置了诸多临时的简易景观,方便大家打卡;宿舍楼底下陆续架起了临时快递点,给毕业生提供上门行李邮寄服务;下楼扔垃圾时,也偶尔会看见一两束干枯的鲜花被丢在垃圾桶旁边。

当然,对于不用毕业的我来说,这一切基本与我无关。我为数不多需要关心的问题便是,何时需要参加课题组里与毕业相关的各种活动。早先和同学交流时发现,关于这些活动,各组有各组的风格,有些组是快毕业的师兄师姐们请没毕业的师弟师妹们吃饭,有些组则相反,有些是导师请大家一起吃饭,有些则是大家一起请导师吃饭。但无论怎样,总绕不开吃饭。吃饭时就不免要聊些有的没的,而和即将毕业的同学聊天就不免讲到工作。这次毕业季,一位和大家许久不见的师兄回校参加毕业聚餐,其间谈到工作,他和我们说,虽然今年工作很难找,但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气象局业务联系紧密,算比较吃香的,并且补充说:“当然,如果能加点机器学习就更好了,毕竟这些年什么领域都喜欢往上靠。”

“我们组Z同学是做机器学习的,不过我不懂。”我说。

“那不要紧,你借一份Z的PPT随便讲讲就行,反正面试官也不懂。”师兄开玩笑地说。

我相信师兄说的基本是事实。听了Z同学这么多次汇报,我对他的研究内容的理解至今也只停留在一个非常粗浅的层次上——把各种各样的气象数据喂进去,然后机器学习算法就会把降水、大风、雷暴等预测结果吐出来。当然非要说的话,还有一点是,至少从目测结果来说,他做出的结果绝对不比基于复杂数学物理模型、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和时事气象数据支持的数值预报模式模拟出的结果差。

记得之前大家闲聊时,就有人开玩笑说,未来Z同学可以把我们的饭碗全部抢走。他们讲这句话时,ChatGPT、AI绘画、AI唱歌等技术(它们都是基于机器学习理论开发的)还没有出现。印象中,那时大家对机器学习的应用仍旧停留于AlphaGo时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还没有完全开放给普罗大众,它真正的使用者还主要局限于学术这样一个小圈子。不过,其实在那时,以及更早之前,机器学习就已经算是学术圈内的热点了。记得本科时候我的一个好朋友的毕业论文内容,就是使用卷积神经网络(一种深度学习算法)预测华南降水,当时答辩评委老师还对她的工作大加赞叹了一番。而现如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AI技术却真的令一些画师、程序员、文字工作者等切实感受到了要被AI取代的紧迫感。

回到前面提的师兄,他打算去S市做一份气象观测相关的工作。前几年就听说,近年国家布设了许多自动气象站观测点,有同学调侃自己离失业更近了一步。但既然师兄顺利找到气象观测的工作,可见“自动”和“AI”取代人类的现实不会马上到来。甚至,我相信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机器学习技术也无非只是新一轮的技术革新罢了,我们已经经历了从经验预报(预报员凭经验推测未来天气)到数值预报(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模拟未来天气)的技术革新,那从数值预报到AI预报大概也只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又一轮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