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建成27家“龙城e诉中心” 服务2000余人次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法苑 上一篇 下一篇
□陈志强 何薇
去年6月21日,常州中院在溧阳市上兴镇老明路电信营业厅,设立全市首个“龙城e诉中心”。一年来,已在10家律所、9家法律服务场所、6家电信营业厅、1家银行和1家道交巡回法庭设立“龙城e诉中心”共计27个。常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忠明表示,“龙城e诉中心”的“e”,既代表互联网,也有容易便捷的意思,有效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设立‘龙城e诉中心’是推进司法为民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全面落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便民诉求,努力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法院的诉求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目前全市“龙城e诉中心”已为2000余人次提供各类在线服务,并入选了2023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
让纠纷在家门口就地化解
这几天,家住钟楼区飘香路社区的王某与张某亲戚见面后,互相打了招呼,而在两个月前,两家还因为漏水问题闹到了法院。调解员在社区通过“龙城e诉中心”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后,双方当场和解,邻里重归和睦。
据介绍,“龙城e诉中心”的受众对象是两个群体,一个是在线诉讼不便,又有在线诉讼需求的偏远地区群众,为他们在人民法庭无法覆盖的乡镇打造家门口的“微法院”;另一个高频诉讼群体,在律师事务所、司法服务站、法律服务中心等场所,为律师提供集约式服务。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加持下,实现全市域、全流程、全场景的诉讼服务“三覆盖”,进而达到“一网通办、一键直达、一次办好、一站多能”的“四大功能”工作目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最便捷的司法服务。
提供便捷诉服和普法宣传
去年11月,市民李某因借款纠纷,来到江苏华东律师事务所准备起诉。在此之前李某总觉得和法院打交道是一件麻烦事。当值律师指导李某通过“龙城e诉中心”完成了网上立案。“硬件设施配套齐全,操作简易,还提供免费咨询和帮助。”李某对此非常满意。
华东律师事务所主任鞠明介绍,之所以主动设立“龙城e诉中心”,是因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立案、庭审、阅卷等法律事项,大幅减少了时间和交通成本,而且能吸引周边群众成为案源。“通过‘龙城e诉中心’,所里已经立案约140件。在使用过程中,法院及相关技术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律师和诉讼当事人提供了更多诉服便利。”
实际上,“龙城e诉中心”不只提供诉讼服务,常州中院还使之成为法官远程视频参与调解、提供法律指导、进行普法教育的平台。通过线上直播,打破时空限制、创新普法形式,先后为所在社区居民、当地中小学生开展了多场“交通安全伴我行”“线上沉浸打卡法院”等法治宣传活动。
全面推广满足群众各类诉求
据了解,“龙城e诉中心”推广之初,面临站点少、用户少、使用频率不高等问题,很多当事人、律师不熟悉网上立案等操作,就连一些导诉员也没有熟练掌握。常州中院组织召开“龙城e诉中心”建设应用推进会,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律协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应用“龙城e诉中心”进一步深化社会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升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针对当事人、律师网上立案时上传的立案材料不规范、缺少必要证据材料,立案成功率低挫伤使用积极性等问题,常州中院一方面配套编制《诉讼服务操作指南》《应用平台网上庭审操作手册》等系列文件,制成当事人版和律师版的小册子,供取阅参考、精准指导;另一方面组织开展操作指导及业务培训,累计开展培训33场,培训受众达310余人次,提高了网上立案成功率。
常州中院一方面定期梳理汇总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功能管用、站点好用、用户爱用、持续扩容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不断深化、拓展实用功能,拓宽高频用户站点建设,形成空间维度覆盖全市区域、时间维度覆盖诉讼全程、受众维度满足多类群体的“三维一体式”在线诉讼服务网络大格局。同时,邀请村干部、网格员、群众代表等走进“龙城e诉中心”,培养群众就地立案意识,能够“走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努力将“龙城e诉中心”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常州法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