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加速建仓,老基民大幅补仓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马静
今年以来的基金投资难度陡增,市场将极端化、结构化、两极分化的风格演绎到了极致。尤其随着5月经济数据的公布,近期市场弱势震荡,重回底部区间。与此同时,基金市场亦是一片惨淡,“抄底在2900点,却套在了3300点”的基民大有人在。可就在近期公募基金的发行明显“降温”,多只产品发行失败时,不少机构和老基民却认为“适合播种”的时期到了。
市场下跌、情绪低迷,基民多在吐槽“钱回不来”
今年5月,A股在月初冲高后持续回落,沪深300和上证50表现较弱,月度跌幅分别达到-5.72%和-6.89%。目前,沪指依旧在3200点上下扑腾,大盘就这么“耷拉”着,很不好看但也很无奈。“这市场,总让人感觉行情要反转,可指数直接下跌200点;投资者‘吓丝丝’,以为又要一泻千里时,指数又在3200点拉扯住了,上下扑腾让人揪心。”基民马小姐的话,说出了近期许多“小散”的心声。
磨人的行情下,前期亏损的基民似乎完全看不到“回本”的希望。“90后”基民瞿小姐介绍,自己持有的医疗基金前两个月有过一波行情,但是最近又跌回去了,“持有近2年了,目前浮亏近45%,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出坑。”
即便是前几年经历过一轮大好行情的老基民们,今年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我持有的基金主要集中在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消费和科技等板块,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是赚了,可今年都跌得够呛。”老基民高先生介绍,即便是在坚持逢低补仓的操作下,今年的收益依旧不理想。“前两天看到一则报道,说截至5月末全市场有2000多只股票已经跌破2022年的最低点,目前基金的操作难度可想而知。我算了一下自己近5年的基金总体收益,只稍稍比银行存款利率高了一点。”
今年以来,A股三大指数高开低走,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除了前期表现比较亮眼的人工智能、“中特估”等题材外,不少个股已经跌穿了去年4月以来的低点,这和年初许多投资者期待的“复苏牛”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此,长期关注市场的从业者李晔兴表示,市场底部区域如此难熬,部分投资者信心下滑严重,很大程度在于大家无法精确得知市场结束震荡下跌、重启上涨的时间。
基金发行“遇冷”,机构却加速建仓,老基民大幅补仓
市场低迷,连带着公募基金的发行也明显“降温”。我市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北大街支行的理财经理介绍,“眼下的基金产品几乎无人问津,这几年大家都跌怕了,也没什么闲钱买新基金。”
Wind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只有37只新基金产品成立(以认购起始日为统计口径),同比减少近60%,发行数量创下2018年2月以来的新低。从基金类型来看,债基和央企ETF是资金流入的大头,贡献了超八成的发行规模。相比之下,权益类基金则格外“冷场”,多数基金成立的规模仅在千万元左右。
有人说,这显示市场信心较弱,此时入场风险大;但也有部分“手有余粮”的基民悄悄开始逆势布局,认为基金发行遇冷是市场见底的信号,说明现在到了较好的布局阶段。“85后”基民汤先生最近就开始大幅补仓,他持有的两只科技主题的基金,今年以来的跌幅均超过了20%以上,“感觉已到了阶段性底部区域,向下的空间应该不会太大了。”
不少机构表示,在公募行业内,有一种“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说法,简单理解就是基金发行越火爆的时候,市场处于高点,未来赢得收益的难度较大;而当新基金发行低迷的时候,往往市场处于底部位置,性价比高的投资机会反而随之孕育。记者查询发现,进入6月以来,不少新基金加快了建仓节奏,布局明显加快。不少机构认为,现在到了“适合播种”的时期。
对此,李晔兴分析,进入4月以来,国内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放缓,修复较强的服务业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不如传统行业,难以映射在上市公司的股价上。但复苏放缓不等于衰退,股市系统性向下的空间不大。近日,中国人民银行7天期逆回购操作(OMO)中标利率为1.90%,较此前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自去年8月中旬以来首次下调。本月贷款市场利率(LPR)下行的概率也在增大,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信号。短期情绪周期见底,悲观预期定价到位,当前市场迎来阶段性底部,现阶段更多的是情绪底部的修复。但他也认为,市场真正实现大级别的反转,还需要更多稳增长政策发力。展望后市,李晔兴建议投资者注意消费板块的分化,预计餐饮、金银珠宝等服务性消费的表现大概率会好过手机、建材装修等耐用消费品的表现;白酒的后续复苏也值得期待。随着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中药行业将进入政策红利释放期。中药预计将成为医药里的“中特估”,亦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