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据常州市《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协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建设符合新能源产业技术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新能源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契合产业链,动态布局专业链。依据常州市新能源产业在“发、储、送、用”环节融合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瞄准上游的电池技术、中游的整车生产与测试、下游的销售与服务等产业,将产业链映射为专业链,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为核心专业,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汽车维修、应用电子为支撑专业,汽车营销、汽车电子为拓展专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为智能化专业,构建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业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动力电池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与调试、整车销售、电池维保、充电桩安装与维护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优化教育链,推进共同体建设。以新能源产业为依托、企业需求为重点,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协同,建设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优化利益共同体,发挥比亚迪汽车、理想汽车、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行业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形成聚力发展产教融合生态环境,多方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真正服务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激活创新链,校企协同发展。推进重大平台创新资源集聚行动,建设龙头企业牵头、高校支撑、各创新主体共建的新能源汽车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在不断深化科教融汇过程中,逐步成为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服务高地,新技术推广的培训高地。
完善人才链,校企“六双六融”育人。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中国特色学徒制试点,依托产业学院资源优势,构建“六双共育、分段递进、六融互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基地”“双管理”“双考核”,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实行“1.5+0.5+1”分段能力递进教学组织形式。
学院将持续加大产教融合的力度,对接新能源汽车企业需求,实现学生培养“零距离上岗”,构建“产业赋能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生态链,为常州市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