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踔厉奋发 在接续奋斗中迈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着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过去的成就是奋斗出来的,今后的胜利同样还要靠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阐述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的战略取向,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育事业的角度来看,这是全面落实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定位。这种体例结构的创新反映了教育事关全局、影响全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变化。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双高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坚持深耕职业教育的育人初心、服务区域发展的社会责任、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毫不动摇地履行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使命。学校始终坚守“面向需求,根植智能制造产业”的办学定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治理为关键,提高办学吸引力、服务力和贡献力,力争在服务大局、教育为国的生动实践中彰显作为。
新征程上必然展现新作为。当前,正值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接续奋斗、实现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正值学校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江苏职教使命、全面落实“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实现内涵发展的攻坚期,正值学校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加快推进职教本科建设、实现办学突破的转型期。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各项工作的前进方向始终与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紧密一致,始终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一致。
抢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决胜攻坚期,坚决扛起贯彻职业教育战略部署的“新使命”。面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诉求,学校紧紧围绕教育强国的目标,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根本要求,把党的领导作为高质量办学的根本保证,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找准职业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时代方位、职责使命和路径选择,将“双高计划”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系统把握改革任务,精细实施推进策略,科学评价预期成效,确保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力求在办学模式与特色、培养质量与成果、治理体系与能力等方面全面升级。
抢占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升级期,矢志探索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档升级的“新路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适应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国家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必然路径,是培养复合型高技术人才、提升支撑区域发展能力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学校争先进位、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由之路。学校立足“质量立校”的办学追求、“人才强校”的办学路径、“创新治校”的办学方略、“特色兴校”的办学风格,突出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两个重心”,构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高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多元开放办学、治理能力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资源条件保障等“五项工程”。学校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聚焦重大项目全力突破,聚焦关键指标全面推进,聚焦内部治理全程优化,以“慢不得”的紧迫感,抢占先机,把握发展机遇,始终沿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抢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战略机遇期,力争展现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作为”。当前我国正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新时期我国产业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使命。学校切实提高站位格局,把办学目标置于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社会服务,致力于促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学校以常州市入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打造区域智能制造领域产教融合大平台、新机制和新生态,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和实习就业, 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回应区域发展、产业变革、技术创新的社会需求,推动履行“促进就业、适应产业、服务行业”的办学使命。学校以“有为之行”奋进“可为时代”,努力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江苏职教使命,在新百年和新征程中奉献力量。
(作者系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