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常博做志愿者?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为什么来常博做志愿者?
从我想来常博做志愿者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
整整3年了,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五一”期间,我报名了5月1日下午档的“衣饰大明”活动辅助。
“衣饰大明”系列教育活动是今年常博的重头戏之一。在“画罗织绣总如云——江苏泰州市博物馆藏明代服饰展”期间,常州博物馆特开展“衣饰·大明”常设活动,活动以明代服饰的形制、色彩、工艺、配饰和纹饰等为切入点,开展明制汉服赏析、服饰染料的提取和应用、发饰佩戴留影等项目,通过独特有趣的互动体验,让每一位来博物馆的参观者深入感受明代服饰的璀璨瑰丽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
因为第一次做这个活动的辅助,在常州博物馆一楼大厅,大家贴心地给我安排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岗位——盖章。参加体验活动的人,在上一个环节画画,画完了来我的公益岗位上盖个章,程序上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我在上岗前,先去拿了一张空白纸,试着盖了一下章。摁一下,就出来一个由几层花叶组成的牡丹花图案,叶面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纹。旁边是两排小字。第一排写着:明 牡丹纹金发簪。第二排写着:常州博物馆藏。
印章如此美丽,艺术品想来更加华丽。
下午1点多,因当天参观预约人数已达最大承载量8000人次,常博发布限流公告。2点,我正式开始志愿服务的时候,常博已经迎来客流高峰。“衣饰大明”活动辅助现场,不断有好奇的参观者前来体验。
我忙着盖章。填完色的小朋友会来盖章,自购了常博笔记本的青年人也会来盖这个纪念章。
边盖章,我也会和他们聊天。
有的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年纪小,涂色的时候经常容易涂出框。着急的父母会说:看你画成什么样子了。我就认真地对小朋友说,你们画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最美的。“即使今天老师给你盖的这个章,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只要经常来博物馆,你一定会明白的。”
有的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她们认识字,我特意放慢盖章的速度,让她们先看一看自己涂上色的图案像什么?大多数人说像云,有一位小姑娘说她看到了飘逸和灵动。我说:“是的,这就是明代人衣服上的图案纹样,是云纹。以前的图案样式比较多,云纹、植物纹、动物纹、杂宝纹是几个大类。”
我又引导她们,再看看我所盖的印章,是什么图案样式?眼尖的孩子会立即回答我,说是植物纹。印出来的具体是什么植物,不熟悉花的人是很难认出来的。我就让她们再读一读这两排字,然后一一为她们解密:“这是你们所在的常州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它是明代的,上面有牡丹花的图案,是金子做的发簪。”
有一位穿着汉服的姑娘,当场指着自己头上的发簪,展示给学生们看。
有一位安徽蚌埠来的小男孩,听了3遍之后,就把刚刚学会的小知识,现场讲给自己的妹妹听。
有一位陪孩子听了解读之后的家长,自己也去参与涂色,并来请我盖章,要留作纪念。
我为什么要讲这些?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地解读,讲到嗓子沙哑?因为以前我在逛博物馆的时候,这些图案纹样——在服饰上、在器物上——经常让我头疼。但如果每一次,我们认识一两个,随着时间的累积,那了解的就会越来越多。
在没有文字的时期,图案代表了一切;在有文字的年代,图案也有很多的含义。今天的我们,单单通过图案纹样,就能读到古人的生活美学,读出古人的审美情趣,读懂古人的愿望和美好期盼。
很多人当场跟我说,要去博物馆里找找这个藏品,想现场看一看它。
我看着他们眼里的光芒,心里顿时也明亮起来。
我为什么来常博做志愿者?今天,我有了答案。我想读懂博物馆,也想带着更多人读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