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依靠亿万群众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团结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色,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理念。
坚持人民立场的根本要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自成立伊始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的进步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离开亿万群众的支持任何事业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走向失败。面对艰难困苦、风险挑战,我们党从未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核心问题,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凝聚群众伟力的重要保证
力量来自团结,力量源于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中清醒地指出,“单有党还不行,党是一个核心,它必须要有群众”“要好好团结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道工作”。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群众中来,也必然要走向群众,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打成一片,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十四亿群众的力量才能凝聚成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动能。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瞿秋白同志就明确指出要大力争取群众,高度重视依靠底层群众,发挥团结的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排除万难建立起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将全民族团结起来,为中国人民创造了巨大的力量。在渡江战役炮火纷飞的前线,母女同船,父子竞渡,一家三代共撑一条船的景象屡见不鲜。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依靠的是团结,依靠的是人民。一百年来,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正是团结,最大的底气正是群众的拥戴。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带领人民团结奋斗,争取亿万群众认同、支持、拥护,我们党就拥有着不可战胜的伟力。
开创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1949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高呼:“用伟大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拥护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依靠团结奋斗,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恢弘的历史伟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创造了新的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它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将实现共同富裕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在新的征程上,必须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