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文化浸润,旅游过于寂寞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5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常州文旅供给侧市场超“燃”,消费侧信心重燃。在我市加快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加持下,文化游渐成文旅市场的新风向、新高地、新流量。致力于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的常州,释放出独具一格的文化魅力、城市活力。
其中两台演出最具代表性,辨识度极高、影响力极广。一是第六届太湖湾音乐节,高居全国“五一”音乐节热销榜第一,累计接待乐迷超9万人次,顶级乐队和音乐人给来自全国的乐迷,带来音乐盛宴。二是园林实景版锡剧《半园·珍珠塔》,园中景、景中戏、戏中人巧妙融合,让游客感受百年锡剧全新打开方式。两台演出,一边在“穿越奇幻世界”的环球动漫嬉戏谷,一边在老城厢精巧风雅的青果巷半园。不同的场景,一样的火爆,一样弥散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展现了魅力独特的人文常州。这正是常州不断厚植旅游文化底蕴、丰富文化旅游体验的成功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是民族根脉、精神家园,旅游架起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桥梁;文旅相融,密不可分。尤其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全国各地都把开发利用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高品质做好文旅深度融合,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旅市场“火起来”的同时,文旅产品、文旅局长们也“卷起来”,这对定位于“长三角文旅中轴”的常州,提出了更高要求。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的载体是旅游。无论是文艺腔的“追寻诗与远方”,还是调侃式的“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旅游的“远方”之所以吸引人,除了自然风景之美,还有能唤起人和自然、和历史、和自己对话的文化享受,继而产生愉悦身心、震撼心灵的精神抵达。文旅相融,重在善于用文化讲好“常州故事”,内聚底蕴、外塑形象,塑造独具常州文化神韵和人居体验的“长三角文旅中轴”。
讲好“常州故事”不等于画地为牢,必须来自对于时代大势的准确把握。万人齐嗨的音乐节也好、阳春白雪的新锡剧也罢;人声鼎沸的烧烤摊也好、灯光摇曳的小酒馆也罢,文旅相融,不仅要有好听的、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还要善于捕捉到这些场景背后的社交属性、文化属性,挖掘出文化里的“生意经”,让人乐而不“腻”。今年“五一”期间,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青果巷全新推出园林实景版锡剧,探究历史文化遗产如何更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为现代商业注入了文化气息,也为城市地标增添了文化元素。
讲好“常州故事”同样不等于孤芳自赏,必须具备融汇天下的胸襟眼界。“文旅中轴”的定位,本身就蕴含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要能让不同层面、不同喜好的人,都能在这里自由碰撞、充分交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身心栖息之地。与青果巷同批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苏州李公堤,可谓“老苏州”通向“洋苏州”的门户。开辟特色旅游线路、举办“非凡园区文艺旅游节”以及具有全球视野的第6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艺术涌流,古今交融,中西合璧,提供N种游购娱方式,让游客感受“洋苏州”里弥漫着的吴风古韵。
讲好“常州故事”也不会来自浅尝辄止,必须依靠持之以恒的坚守。太湖湾的音乐节、恐龙园的恐龙IP、春秋淹城的国风体验,这些“无中生有”的常州文旅品牌,都源自持之以恒的打磨,才能实现文化消费、经济发展、形象塑造的共赢。据了解,音乐节期间,常州太湖湾接待游客60万人次,酒店入住率100%,旅游收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110%。
江山也要文人捧。不久前落幕的“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成为杭州西湖边最火打卡地。千百年来,正是西湖边代代传承、常做常新的文旅融合,使西湖成为了世界性的精神家园与文化符号。回观正举全市之力建设的常州“两湖”创新区,不仅有秀美湖湾、科技创新,我想还应不断加注人文“活水”,真正把“园区即景区,城市即旅游”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建设发展,做好风光旖旎“两湖”与文化悠长江南的结合,让这片创新区成为前沿潮流的汇聚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高端人才的集聚地。
文化是城市生长的灵魂,旅游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文旅一业兴,城市百业旺。新时代新征程上,文旅融合任重道远。期待让假期出游少些人挤人、车堵车,多些文化味,在体悟音乐的文化韵味、聆听景致的历史回响之中,让真正的“诗与远方”更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