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修竹坞
日期:01-17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彭引领的文人自己动手刻印的年代,“活动于吴门与南京的文人书画家,在实践与倡导两方面,都同文彭一样,起着推动文人印发展的作用”,这个叙述非常客观,事实上,仅凭文彭一人之力,绝不可能决定篆刻的走向,任何历史的进程,核心会取决于个人的魅力,但最终需要群体的力量。
王守是书法家王宠之兄,兄弟二人也是吴门书法的核心人物。王宠是文徵明得意弟子,书法名播海外,他的书名胜于乃兄。曾于苏州博物馆见王守书迹,比较保守,似未曾着意于此。以目前所见,二人印章似隋珠和璧、难分轩轾,皆趣味纯正、典雅,且兄弟二人同用“大雅堂”“辛夷馆”斋号,应是非常和睦融洽。而王守之“辛夷馆”较之王宠更为精美,与此方“修竹坞”风格颇为相类。
兄弟二人都不被篆刻史料记载,然后世将其视为学习典范者代不乏人。盛名之下,岂有虚士,这方“修竹坞”长方印,文气远胜后世汪关、陈巨来一路。细朱印章较其他风格会显得更为精美秀丽,而难在分布与书写意味,篆法不谙于胸、分布过于巧思、刻制不求笔意,都将流于俗工一路,此印“修”字处理极佳,“月”部变形,一方面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一方面统一了印面的秩序,起承有节、转接合度,与“竹”字形成契合关系,“修”字右上反文与“坞”字右部拉长,使印面更有稳定感,舒展宽绰,所以古意生矣,全印虽有秀美飘扬之致,然线条沉着含蓄,状如屈铁,这种强烈的矛盾对比形成了最后的唯美统一,自在洒脱、浑然天成。学细朱文者,大可直接取法元明,其华美高贵处,后世难以匹敌。
史传兄弟二人少时同笔砚,“俱工艺文之事”,而守不如宠,后王守中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大概是官宦生涯埋没了他的文艺才华,而王宠仕途不利,一生八次应试皆不第,最后说出“登临稍倦,则左图右书,与古人晤语,纵不能解,片言会心,莞然独笑,饥而食,饱而嬉,人生适意耳”这种话来,恰成就了他放怀山水之间的人生以及艺术上的超凡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