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天都峰图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天都峰图

清 弘仁

轴 纸本 墨笔

纵307.5厘米

横99.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清四僧”中,八大山人与石涛均是朱明宗室,然而矢志守节最为决绝的却是弘仁。清兵南下时,他参加过抗清斗争,但大厦将倾的颓势,又岂是一介书生所能挽救的。在极度失望的情绪中,他削发出家,法号弘仁,这是个人理想彻底幻灭后不得已做出的人生选择。四僧中,他似乎也是出家后脱离尘世最彻底的一位。他在黄山“居十余年,挂瓢曳杖,憩无恒榻。每寻幽胜,则挟汤口聋叟负砚以行。或长日静坐空潭,或月夜孤啸危岫。倦归则键关画被,欹枕苦吟,或数日不出。”他把对尘世的种种激愤难平埋进了笔下的山水与诗词之中。所以,弘仁的艺术创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笔情墨趣,而是风骨与气节的外化。

在《天都峰图》中,山体耸峙如丰碑屹立,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形式感。山石大多用近似方形的体块叠加而成,画面雄奇缜密、静穆严正。画面从最下方缓坡的大片留白开始,紧接着悬崖边的两株虬曲古松,一偃一仰,枝丫掩映,使得画面的节奏从舒缓陡变强烈,老松后方是扭曲向上的一组山体,烘托出层层叠叠、疏密有致的天都主峰。在每层峰峦上,形态各异的块垒巨石向上堆叠,将视线向画面纵深推进,显出山势龙脉的升腾。而山体两侧用单线条将山巅与山根连接,形成单一平面视觉结构的错觉状态。整幅画面林木造型盘弩遒劲,山石取势峻峭方硬,于空灵中显充实,于细微处见苍劲,于静谧处寓深秀,给人以宏大永固又冷峭孤独的审美感受。这是弘仁成熟时期山水画的独特面貌。弘仁笔墨构成多得益于黄公望与倪瓒,而山水组合还是来自黄山千峰万壑的滋养。他曾说:“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石涛也夸赞弘仁:“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丰骨冷然生活。”画史称,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弘仁得黄山之质。黄山之质,就是黄山之骨,是弘仁不肯随世俯仰、涅而不缁、磨而不磷、禀赋刚正、志操清亮的人格写照。(这件“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大展中的杰作,曾为常州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收藏。感谢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庞鸥先生提供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