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中暑昏迷,体温飙至42℃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3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通讯员 曹艳 潘英
近日,常武地区持续高温天气,面对炎炎夏日的炙烤,武进中医医院急诊科接诊了多位中暑的市民。61岁的章先生是一名瓦匠,中午在烈日下劳作1小时,突发昏迷,被家属送到抢救室时体温高达42℃,诊断为热射病。经急诊科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章先生虽然发病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出现了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十分危重,虽然经过初步的抢救处理暂时稳住了生命体征,但后期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风险仍然很高。”急诊科主治医师王振盛说,患者现在已有好转,但仍需住院进一步诊治,观察病情的变化。
王振盛表示,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高温环境下,要关注先兆中暑的一些征兆,如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要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电解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但重症中暑,如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必须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热痉挛是指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使血液中的钠、钾等电解质含量过低,引起肌肉痉挛;热衰竭是指由于水盐的大量丢失,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机体为了散热,心输出量大大增加,使得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加重,导致心血管功能不全或周围循环衰竭。最严重的热射病是人在高温、高湿和不通风环境中出现高热、头痛甚至失去意识,体温可达到40—42℃,病人可能会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恶化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
中暑治疗的四字口诀
1、移:首先要迅速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里(树荫下、空调房里等),远离高温高热环境;
2、敷:尽量让患者平躺休息,可用冷水或冰块敷擦患者颈部、腋下、大腿内侧等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3、饮: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饮用矿泉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水和电解质,但不可一次饮用太多冰水,以防治继发胃肠道反应;
4、运:对病情严重者,尽早转运至医院就诊。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