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陈淑华 市四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重症医学专业20年。熟练掌握中心静脉置管、纤支镜肺泡灌洗、经皮气切等有创操作,擅长多发伤、脓毒症、多脏衰等危重症综合救治;曾在中华、省市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SCI论文1篇。
高温天里说中暑
□本报通讯员 杜蘅
“今年的高温天气来得有点猝不及防,才热了两天,就有重度中暑患者。”市四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淑华说,“这是我们今年第三例收住入ICU的重症中暑患者。”
7月9日19点多,在户外工作的袁先生突然晕倒在地,四肢抽搐,被工友送到市四院急诊抢救,当时测体温高达43.6℃。医院急诊抢救大厅工作人员立即给他戴上了冰帽,用酒精擦浴,输注冰生理盐水等。半小时后,袁先生的体温降至38.5℃,但高温导致了多脏器功能不全,血压持续下降。
“袁先生被诊断为热射病。他在中暑前后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不足,所以血压下降。我们通过大量补液和升压药,才勉强维持住他的血压。”陈淑华说。
据袁先生的工友介绍,公司已经安排他们错时户外工作,避开了高温时段,当天他们是下午4点开始在户外工作的,连续工作3小时后,袁先生出现了中暑症状。
每年夏季,各家医院都会抢救收治各类中暑病人。对于重症中暑患者的抢救,陈淑华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一旦遇到热射病患者,采取“十早”治疗原则即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补针凝抗凝、早抗炎、早肠内营养、早脱水、早免疫调理。
市四院一直在打造院前院内智慧急救一体化模式,医院的急诊与重症也是一体化管理,能实现危重病人无缝衔接。在医院收到有中暑病人抢救信息后,以陈淑华为首的医院重症团队就会提前介入中暑病人特别是重度中暑病人的抢救,参与病情评估,对于需要收住入ICU的重度中暑患者,也会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调节室温、冰毯冰帽、血液净化等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陈淑华说:“虽然,提前介入能提高重度中暑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但是热射病对机体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即便是体温正常后,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有些患者尽管积极救治,但因就诊时较晚,病情重、进展迅速,很容易出现多器官衰竭、DIC等严重并发症,导致康复效果欠佳。”
“中暑还是重在预防、早期识别。”陈淑华提醒市民,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既往有甲亢、精神障碍(帕金森、精神分裂症)、脑出血后遗症以及严重皮肤病患者、全身疤痕面积≥20%以上;血压、血糖控制不良的人群以及户外工作者,如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密闭车厢内的儿童、降温通风条件不良的车间工人等等,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这类人平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环境适宜,及时补充水分,千万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夏季适当喝一点淡盐水。如果出现轻度中暑症状,如大量出汗、头晕乏力、胸闷气短、恶心心慌,要及时到通风降温条件良好的低温环境休息,用温水或冷水擦浴。年轻人可以用冰水或者酒精擦浴、冷水浸浴、口服冰水等快速降温的方法,老年人及婴幼儿、既往有慢性病史者则需要采取和缓一点的降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