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安心发展如何?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先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为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后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4月份以来,顺灏股份、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等公司也曾发布补交税款的公告。这一系列的事件引起了社会人士特别是企业家们的担忧。
好在有关部门进行了及时澄清,目前没有全国性查税的部署,也没有“倒查30年”的说法。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对个别企业进行查税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为什么日常工作、正常履职会产生这么大的负面影响?为什么每过一段时间总是出现一些事件让企业家感到心中不安?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社会这么多年后的今天,尤其在当下困难时期,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如何形成更加良好的预期和氛围,让企业安心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财富。
在经济困难的当下,政府要建立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一些地方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在这样“双难”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怎么办?一种选择就是,利用自己强势地位,动用一切强制手段,加大征收力度,确保“颗粒归仓”;另一种选择,就是“风物长宜放眼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建立更加宽松的环境,放水养鱼,不仅“既往不咎”,还要减税减费,帮企业渡过难关。无疑,应该选择后者。
在经济困难的当下,部门做事要更加具有全局眼光。每一个部门都要主动把自己放到全局中去考虑,要考虑行使责权的时间地点条件和影响。以补税为例,由于征收手段和企业对税法理解程度等原因,实际上企业不一定足额缴纳法律意义上的税费。随着征收手段改进和大数据的建立,这些问题会逐步显现出来。面对这些“漏税”怎么处置,如果单纯从严格执法角度可以补收补罚,但在当下对企业造成的痛感却十分明显,会伤害更多企业家投资发展的信心,对全局发展更加不利。
在经济困难的当下,舆论宣传要具有更加鲜明的导向。在自媒体时代,舆论如果不注意导向就可能盲目引导公众,形成巨大舆论压力,从而改变本来正确的方向。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清是故意为之的问题,还是无意造成的问题;是个别企业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局部地区的问题,还是全局存在的问题;是过去曾经存在的问题,还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不能见了风就是雨,见了草就点火,以偏概全,煽动公众情绪;更不能为了点击率、收视率、流量,而讨好公众。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加以报道和评论。
在经济困难的当下,企业和企业家要更具有鉴别力。应该说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杂音和做法,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些杂音和做法不是主流,这是企业和企业家最起码的认识。中央反复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变,反复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变,反复强调依靠实体经济不变,反复强调营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不变,反复强调进一步开放的政策不变……这些不变就是让我们安下心来谋发展,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不为杂音所左右,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为克服当下的经济困难,我们采取了更加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更需要的可能是更为宽松的发展氛围。在一个收缩性的发展氛围里,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企业家和地方官员可能选择躺平、观望。发展氛围如果不宽松,人们的信心经常被惊吓,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再宽松有什么用?花大力气营造积极活泼、宽松包容、平和容错的氛围,企业安心发展了,老百姓就能够安心就业;老百姓安心就业了,社会就和谐稳定了,各方面对前景就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