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学习木工技艺 品味工匠精神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4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师给每个人发了3块大小一样的木板,第一块木板的中间有一个“1”字形的孔,第二块木板是在第一块木板的基础上加了一横,第三块木板中间是一个“7”字的孔,老师又拿出一个成品,只见3块木板严丝合缝,就像长在一起似的。可我拼来拼去,还是没有拼出来。“还剩5分钟了。”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这时终于有一个人拼出来了,接着又有两个人陆续做好了。我心里默念道:“别着急,别着急,慢慢做!”时间到了,老师见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拼出来,便做了示范,只见3块木板在老师手中上下翻动,一眨眼的功夫,它们便神奇地拼合在了一起,我们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最终也拼好了鲁班锁。

戚墅堰东方小学

六(4)班 朱亦涵

指导老师 倪军

说到榫卯,相信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到陌生。通过老师的科普,我知道了榫卯是中国古建筑、家具的主要连接方式。它凸出来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卯结构通过榫和卯的巧妙结合,有效防止了木件之间的扭动,比铁钉更能防止木件扭曲或改变角度。老师还让我们欣赏了一段利用榫卯结构制作木件的视频,欣赏完后,我觉得榫卯建筑结构真是凝结着中国几千年建筑文化的智慧,展现了中国古代超群的建筑技艺。

戚墅堰东方小学

六(1)班 李千卉

指导老师 陆静超

老师讲述了鲁班的故事后,动手时间到了。我们尝试用3根木棍来拼制这一经典之作,体验那份源自古代的智慧与乐趣。我仔细观察每一根木棍,思考如何将这3根木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我尝试将木棍按照不同角度和顺序拼接,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我有些泄气,但想到鲁班锁的神奇之处,又重新振作起来。我再次拿起木棍,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这次,我更加注重木棍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角度,将其中一根木棍作为主体,其他两根木棍作为辅助,逐渐构建起一个稳定的框架。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拼接方法。当最后一根木棍稳稳地落在它应该在的位置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眼前的这个由3根木棍组成的鲁班锁,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智慧和美感。

戚墅堰东方小学

六(2)班 刘爽

指导老师 张玲

开始拼搭鲁班锁了。我将3块木板铺在桌上,孔与凹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木板自然不会告诉我。“我做好了。”后面的同学举起十字体一样的东西。我的眉头蹙得更紧,它就像寥寥数句的数学题——看着简单,做起来难。我上手乱拼乱撞,木板被怼来怼去,却始终无法“和解”。我着急地询问完成的同学,但他们也说不出个“一二三”。一次一次重新观察,却一次次无功而归。老师看着我们说:“下面我来示范一遍!”我紧盯老师的手,一步步跟着做——先将两块板卡到一定位置,最后一块木板往中间一穿。这道“复杂的数学题”迎刃而解了。我不禁慨叹匠人的智慧。

戚墅堰东方小学

六(2)班 陈煜涵

指导老师 张玲

老师为我们科普了“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就是两块木头的连接方式,一块木头一头凸起,另一块木头一头凹陷下去,两块木头刚好可以镶嵌在一起,而且非常牢固。随后,老师又给我们放了两段木匠制作“榫卯结构”的视频。视频中,这位木匠的手一点也不抖,刻出来的木头非常整齐,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是凹凸不平的。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的耐心,制作“榫卯结构”需要很长时间,而他却丝毫不觉得不耐烦。紧接着,老师又为我们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木匠:鲁班。伞、锁、斧子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他发明的。鲁班是著名匠人,也是伟大的发明家。

戚墅堰东方小学

六(3)班 肖沐阳

指导老师 贾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