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咖啡馆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咖啡,一种神秘的液体,不只是一种饮品,也是精神的滋补品;咖啡馆,一个清新的场所,不只是卖咖啡的地方,也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进入咖啡馆,空间弥漫浓浓或淡淡的咖啡香;坐在咖啡馆,好像时间都慢了下来。
作家汪曾祺说过:“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旅途中遇到的咖啡馆,是我在旅程中的意外收获。也像旅程中按下一个暂停键,为身体加满活力因子,为心灵注入芬芳色彩,更是旅途充满惊喜的章节。
这些年,去过一些地方,遇见一些有独特的美学设计、审美特质和精神气韵的咖啡馆——曾与上海朋友芳坐在上海常德公寓底楼的“colorful”千彩书屋咖啡馆喝咖啡、聊天,其前身是张爱玲最爱的起士林咖啡馆;也曾与厦门媒体朋友芬在白鹭岛畔的咖啡一条街流连,在厚海咖啡的露天咖啡座品尝蓝山咖啡;还与三位来自湖北武汉、江苏南通、浙江金华的媒体同行,在云南沙溪古镇的溪语咖啡(TRALL CAFE)与满屋子的浪漫香气撞个满怀,有过一段美妙的咖啡时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找到熟悉的味觉体验和情绪感觉,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
这两年生活节奏慢了,在旅途的时间多了,在城市,在乡村,有几次与咖啡馆的温情邂逅。去年秋天,与本地一群摄影家在茅山采风。午后,来到半边山下民宿村。而前年秋天,我曾与两位好友来过这里,也算故地重游,感觉温馨而亲切。
与好友泓在竹林、河塘和长廊边流连,我发现在长廊对面的一幢房子,墙面刷得洁白、簇新,上面有些文字,楼前停放一辆自行车,露台上有一个男人在晒太阳,见我拿手机拍照,他走开了。我说,不好意思,你不用走啊。他说,没事。我看到,这是一间咖啡馆,名为野莉芙,就对泓说:“进去看看。”
走进这间洒满阳光、布满绿植、回荡音乐的咖啡馆,只见一位年轻的女孩坐在角落沙发上,面前有一杯咖啡。南面和东面两扇大大的玻璃窗,让阳光直射进来,看得见竹海和池塘;西面红色墙上,满是唱片,音响中播放的是一首英文老歌,旋律熟悉,但想不起歌名;音乐、灯光和咖啡香营造一种宁静、闲适、缓慢的氛围……
这时,一位中年女人走了过来,“想喝点什么?”我想,这就是女老板了,我问泓同样的话,她说:“拿铁吧,我来买。”“我来。”我说,又对女老板说:“两杯拿铁。”
等待咖啡时,我仔细打量角角落落,每个墙面都很用心思,每个地方都是看风景的绝佳角度。尤其是两面大窗,映出流线型的山和五彩斑斓的树,闻到屋檐下的花香——一间看得见风景、活色生香的咖啡馆,真是这次行程的奇遇!我俩一次次按下手机快门,凝固瞬间,亦留存永恒。
咖啡来了,是一次性纸杯,我说:“不用你店里的杯子吗?”“现在有流感,这样卫生些。”哦,原来如此。听女老板说话有点闽南口音,她还向我们介绍店里的台湾点心,我问,“你是台湾人吗?”“是的。”“咖啡店是什么时候开的?我去年秋天来时,好像没有看到呢。”“才开不长时间。”
咖啡浮动的香气,散发丝丝慵懒的甜美气息,如果不是在采风活动中,真不想这么快离开。能在这间安静的咖啡馆坐一会儿,喝一杯咖啡,是美好的;能与经营咖啡馆的台湾女老板聊聊,是有趣的;而与一位心意相通、爱好相同的好友一起沉醉、一样感觉,更是快乐和幸福的。
参加摄影采风,专业和准专业大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都很精彩,我与泓则把在咖啡馆里拍摄的图片作为作品上交:我的组图记录这间温馨的咖啡馆的不同侧面,名为《半边山下咖啡馆》;泓拍摄的主角是我,拍出阳光下、咖啡桌前的我悠闲、放松的状态,名为《咖啡时光》。
这个春天,在皖南旅行。在悬崖上的村庄木梨硔,我遇见木梨花开咖啡馆。女老板是位90后,个子高高的,在做直播。我们先是六个人,喝茶和咖啡,我要的是一杯拿铁。后来,另四位旅伴也来了,我们围坐喝茶、品咖啡、看云的情景,被同时直播。她一个人打理这家咖啡兼民宿,每天要上上下下六七百级台阶,到山下取快递、拿物资。这家高山上的咖啡馆,也是一个“生活馆”,传递温润、质朴的生活美学,让游客在此放松自己的身体与心灵,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年轻的女老板一副安然恬淡的模样,温柔沉静的特色,说话是慢慢的,做事也是慢慢的,似乎咖啡馆就是慢调,要慢半拍,让人把脚步慢下来,把心沉静下来,才能品尝咖啡,才适合坐在咖啡馆里。
这间悬崖上的咖啡馆,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成为我独特的记忆。
长春伊通河畔的磨时光咖啡、浙江青田的芝田咖啡、越南胡志明市总统府的30/4咖啡馆……旅途中,每一次遇见一间咖啡馆,在咖啡馆度过一段悠闲、缓慢时光,置身熟悉的味觉与浓郁的香气中,是对往昔的咖啡时光的回溯,仿佛重温一段旧梦,又找到全新的温馨和感动、得到精神的丰盈和滋养。
生活,拥有无限种可能。旅途中,行色匆匆。而咖啡馆,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品尝一杯生活之美,品味生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