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人眼”,破译鸟儿眼中的生态环境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常州新闻 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朱雅萍 常环监) 环境好不好,鸟儿来投票。记者日前从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为推进鸟类多样性观测工作,该中心在做好鸟类观测的基础上,在全省环境监测系统率先开展了人工监测和智慧监测结果比较,通过“人眼”和“慧眼”,探索用鸟类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技术路径。
2023—2024年秋冬季,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选取长荡湖和滆湖作为典型湿地,开展了鸟类人工监测,同时依托已经建成的洮滆湿地鸟类AI智能监测系统,开展鸟类智慧监测。人工监测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的方式,利用双筒和单筒望远镜观察,统计鸟类种类和数量。鸟类AI智能监测系统则融合了通信传输技术、视频AI分析、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常见鸟种和一些特征明显的鸟种的识别正确率可达80%。
通过“慧眼+人眼”,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在此次调查中共记录到鸟类137种,隶属于17目50科,也进一步摸清了鸟类分布状况。
为探索鸟类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技术路径,常州环境监测中心还积极尝试关联分析“找主因”。利用生态遥感技术,对智慧监测点位有效拍摄范围内各生境因子进行解译,发现生态岸线比例和水生植被面积对鸟类影响最大,两者均与鸟类密度显著正相关。
通过人工监测和智慧监测结果对比发现,两种监测方式各有优势,人工监测在鸟类多样性和物种分布均匀度方面更优,智慧监测在鸟类数量、珍稀濒危物种和关联分析方面表现更好。常州中心将充分融合人工、智慧等技术手段,让不同方法优势互补,持续积累鸟类观测数据和智慧监测系统应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