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无人机为应急救援插上“智慧翅膀”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商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龚励 通讯员 杨琪

日常可自动巡航,覆盖巡防人员不易观察到的盲点,助力城市安全治理;发生警情时,可作为“先遣部队”,快速飞抵现场展开勘察,赋能应急指挥调度……如今,无人机已成为常州消防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力量,在应急救援领域大显身手。

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职能拓展要求,进一步建强消防救援力量,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立足实战需求,联合常州移动不断提升无人机救援技术,将无人机作为搜救现场的战斗利器,帮助消防救援人员架设起灾害现场可视化“空中一张网”,让指挥员全面掌握现场、决策部署,用现代科技为抢险救援行动提供最快捷、准确的服务与保障。

一键调派,5分钟内可达

“闻令而动,‘快’字当先”是灭火救援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市消防救援支队在现有指挥调度体系基础上,坚持“预警领航、先遣侦察”救援理念,将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消防119接处警中心与常州移动无人机飞控平台对接打通,实现接警后无人机和消防救援作战编成“一键调派”、同步出动。

无人机单机飞行范围约为半径5千米的空域,最大飞行速度为60千米/小时。常州移动据此测算机场点位,在主城区部署36台无人机机库,确保无人机可在5分钟内飞抵主城区90%的区域。消防接警调度人员可在无人机飞控平台查看全量无人机机库分布情况,向距离警情发生地最近的机库下达飞行任务,远程操控无人机先于消防救援队伍飞抵现场开展空中勘察。“无人机随警出动,大大提高了先遣侦察效率,为应急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全面侦察,高效辅助决策

灾情侦察关系到救援现场的力量部署、战术响应、作战展开和安全防范,贯穿整个救援行动,直接影响到应急救援效率。无人机的空中优势有效补充了突发事件发生时,消防救援队伍到场前的高空视频监控盲区,为救援任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应急救援无人机自带高清摄像头,从起飞开始便实时采集高清画面传输到指挥中心,待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更能发挥巡查速度快、观察范围广、受地形影响小等优势,多维度勘察现场形势、搜寻被困人员、发现安全风险,并实时对灾害现场进行画面直播,助力指挥人员及时研判决策,快速下达精准救援指令,指导救援队伍开展针对性应急处置。

在一次实战中,某地发生火灾,无人机先期抵达现场监控火灾态势,在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前2分钟,将现场煤气瓶爆炸、飞火引燃土坡上草亭的画面回传给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迅速向现场指挥员传达了“爆炸风险预警和安全管控要求”,指导指挥员立即布设水枪阵地灭火,为阻止火势蔓延和现场作战安全管控提供了有效的决策辅助。

据统计,2023年常州消防无人机全年接警调度1000余场次,实战案例300余起,对消防现场联合作战指挥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厚植能力,引领智慧升级

为保障消防应急救援低空航路安全和低空资源的高效运营,常州移动还联合生态合作伙伴,研发低空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无人机监管设施能力储备。依托5G-A通感一体、无人机身份识别卡等多种技术手段,集成对空中飞行器实时监视、预测和告警的整体管控能力,满足通信保障、航线划设、飞行避障、多任务协同、黑飞处置、监管调度等需求,相关技术全国领先。

在“低空天路”新时代,常州移动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加速布局低空新基建,蓄能新质生产力,为包括应急救援在内的千行百业赋能添翼。目前,常州移动已在西太湖建成4.9GHz频段5G低空智联专网,加快两湖创新区低空标杆示范区建设;打造飞控和低空管理两大平台,并首创“一飞多用”政务联动服务模式,对接20多家行业单位工作平台,实现无人机共用、飞行数据共享,有效降低政务无人机应用成本,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常州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低空业态的丰富和低空产业的发展,未来将以5G-A通感网络连续覆盖进一步夯实低空“数字底座”,提升低空保障和服务能力,创建更多无人机应用示范样本,为常州低空经济发展插翅腾飞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