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我的小区会“呼吸”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何一智 李玲玲

6月4日上午,微风轻拂,天空湛蓝。走进永红街道去年刚刚改造结束的金谷花园小区,每幢居民楼下造型各异的桶引人注意。这些桶的上方种了绿植,桶身画着各式各样的卡通造型,一根白色的管道从楼顶接入桶身,另一根管道则从桶身连向地下。

金谷花园物业负责人钮伟告诉记者,这是小区在每幢安装的雨水桶,放置在建筑物周边,用来收集屋面雨水,并储存在桶中。收集到的雨水通过吸水棉,可以补给上方的绿植。屋面雨水过大时,可以溢流至地下排水管,储存的雨水也可以手动灌溉绿植使用。

正在记者对雨水桶的设计赞叹不已时,永红街道上书房社区党委书记高云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低碳设计理念在金谷花园随处可见。“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时同步推进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在金谷花园配备了雨水花园、雨水花箱、透水沥青、下凹绿地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目的。”

日前,生态环境部揭晓了2023年绿色低碳系列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其中,金谷花园所在的钟楼区上书房社区入选“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社区”,江苏省仅3家单位入选,上书房社区是我市唯一一家。近年来,“海绵城市”的低碳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海绵城市”可以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而且对防止内涝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年5月份的一天晚上下大雨,我心想小区车库肯定又要积水了,结果车库竟然一点积水都没有,这次的改造确实‘赞刚佬’!”潘月琴在金谷花园住了20多年,谈到上个月的那次大雨不禁竖起大拇指。她说,金谷花园地势较低,又靠近南运河,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老旧的半下沉式,所以下雨天积水是小区的老大难问题。“以前每次下完暴雨,就会看到邻居们卷起裤腿去车库拿车,等到雨停了,有的邻居还经常拿瓢盆往外面倒水。”自从去年12月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她就再也没见过小区积水。“我们邻居都调侃说,我的小区会‘吐纳’、会‘呼吸’哩!”

“‘呼吸’这两个字用得好,我们小区确实有一个‘绿肺’。”钮伟告诉记者,小区中央广场的花园绿地也有“呼吸”功能。“这是我们的雨水花园,相当于小区的‘绿肺’,里面的绿色海绵设施会收集绿化周边的地面雨水,通过导流方式,汇聚到池子中,起到一定的蓄水、净化雨水的功效,同时会充分考虑雨水的溢流处理,产生水景景观的效果。”钮伟说,中央广场的花园绿地上的沥青也大有来头,施工时采用了透水沥青铺装,铺装材料内的缝隙和亲水性,能使落下来的雨水迅速渗透至地下,避免形成地面积水,优化了雨天行走的体验感。“难怪现在小区花园下雨后,也一点积水都没有,以前老是会看到一个个小水塘。”潘月琴说。

除了“海绵城市”,在金谷花园内还有不少节能降碳的利器。“邻聚里”党群直通站屋顶和地面共有100多平方米的光伏板。“每天能发十几度电,可覆盖小区活动用房的用电需求,每年能省电费近万元。”钮伟介绍。小区里还有一种“智慧光伏座椅”,可用于晚间照明、手机充电等,让居民随时用上零碳、清洁的“绿电”。此外,还有光伏路灯。“可以为电动车进行充电,也能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为手机充电。”钮伟说。

居住在绿色低碳社区,首先要了解她,其次要爱护她,最后要融入她。据了解,上书房社区管理与服务13个居民小区,下设14个网格,常住人口7938人。“我们将经常性开展低碳小常识、环保小窍门、节能小妙招等知识宣传,营造全民绿色低碳的生活氛围。”高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