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太高,可能是血管在“求助”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T02版:本地医讯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陈荣春 李祉萱)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但反复出现高血压且用药都无法降到正常,就要格外当心了。今年60岁的穆女士最近高血压难以控制,到市一院一查竟与主动脉缩窄有关。
穆女士最近一个多月来总感觉头痛、两腿乏力,在家测血压竟达到200/110mmHg左右,她赶紧在家人陪同下到市一院就诊。“其实在20多年前,我就曾反复出现高血压,当时最高的时候达到280/120mmHg,还伴有鼻子出血,两条腿没力气,什么药都控制不了,后来在上海查出是主动脉缩窄,做了手术后血压才逐渐平稳。”穆女士说,没想到多年后,病情“卷土重来”,即使口服4种降压药,穆女士高压依然在170mmHg以上。
专家介绍,主动脉是心脏血液供应全身脏器的必经之路,从心脏出来的血液会流经主动脉到下肢等各个部位。主动脉缩窄是指先天性的主动脉狭窄,90%以上发生于降主动脉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附近,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缺陷的5%—8%。此病造成缩窄的近端血流受阻,会引起血压增高、头晕、头痛、耳鸣和鼻出血等症状;造成缩窄的远端血供不足,会引起下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等;长期高血压又会继发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引发脑溢血等。
结合相关影像资料和症状表现,市一院心血管内科和血管外科联合诊疗,考虑依然与主动脉缩窄相关,建议住院开展手术。
穆女士在血管外科住了下来,经详细检查,治疗方案与专家讨论一致。“正常成年人的主动脉直径大约有20毫米左右,而穆女士此次主动脉狭窄处直径仅为5—6毫米,仅为常人的四分之一,说明20多年前的发病部位再次缩窄了,导致上肢血压居高不下,而下肢的血压低至60mmHg,而正常情况下肢血压会高于上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葛红卫介绍。
血管外科团队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顺利实施胸主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经过40多分钟的努力,成功扩开了胸主动脉内狭窄段,并在血管内植入支架以维持血管通畅,穆女士的血压随后降至正常值。
“感谢市一院的医护团队,再次找出了病因并帮我解除了病痛,最近血压一直都很正常,也没再发生头痛、走路无力等情况。”近期复诊时,穆女士由衷表达感谢。
专家提醒,主动脉缩窄需要引起重视,市民如遇到难控制的高血压,伴两腿无力等主动脉缩窄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