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我的缪斯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富有的女性和女作家之一。站在2024年,回想过去百年间,阿加莎笔下那些抽丝剥茧的犯罪细节或许时过境迁,亘古不变的是人性,以及静静的尼罗河。
阿加莎的同款酒店
得益于日益发达的社交平台和网络资讯,某受众颇多的网络平台上对于埃及的观感呈现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两极分化”之势。我的审美偏好向来是瑞士不如新疆,新加坡不如泰国……诸如此类,我大约属于视埃及如蜜糖的那类人。但对于既想领略埃及之美,又想尽量避免埃及之“雷”的群体,我会建议他们入住阿加莎同款酒店。无论是下埃及的万豪米娜宫,还是上埃及的索菲特冬宫、传奇老瀑布酒店等,均占据埃及最好的景致,且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
譬如,位于吉萨的万豪米娜宫,距离吉萨金字塔群和狮身人面像不过数百米。阿加莎、丘吉尔、美国总统等多位世界名流曾在此下榻,与中国息息相关的《开罗宣言》便在这里面世。在米娜宫的公共泳池畔,不仅可以痛饮咖啡、美酒,还能欣赏一览无余的金字塔。我和开罗当地人交流,他们多将吉萨视为开罗的卫星城。这里是古王国时期的法老链接天地洪荒的地盘。现在,吉萨金字塔附近的“墓景房”已然鳞次栉比。而对于资金充裕的人来说,万豪米娜宫仍是不二之选。
卢克索的索菲特冬宫和阿斯旺的传奇老瀑布酒店均坐落在尼罗河畔。据说,阿加莎曾在索菲特冬宫和老瀑布酒店陆续住了一年左右,并奋笔疾书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现在,阿婆同款酒店已成为粉丝的打卡点。特别是传奇老瀑布酒店,独占尼罗河风光绝佳处,日落时分坐在露台上,可以欣赏埃及特有的三桅帆船撑起风帆在河面上缓缓行驶;朦胧的光线下,连河对岸象岛上供奉伊西斯女神的菲莱神庙也变得触手可及起来。
底比斯的图坦卡蒙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相比诞生于西周的《诗经》,尼罗河存在的时间更久远。
现代社会,自有黄浦江的繁华、香江的璀璨、秦淮河的桨声灯影……而追溯5000年前的人类文明,却绕不开尼罗河,也绕不开古代世界名城底比斯遗址所在地——埃及卢克索。
如果说,开罗有罗马遗风、亚历山大又过于接近希腊,那么,卢克索堪称最原汁原味的埃及,原汁原味到马车、汽车、行人一律走在同一条土路上。大家在扬起的漫漫黄沙中考古探幽,不分彼此、无论贵贱。
恰合我意。
几千年前的底比斯是世界级大都会,从开罗蜿蜒至此的尼罗河穿城而过。尼罗河西岸是法老的黄昏,尼罗河东岸则是诸神的国度。距离尼罗河西岸大概7公里处,遍布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帝国时期)第十八至二十王朝(大约从公元前1539年到公元前1075年)多位法老和皇后的陵墓,被称为“帝王谷”“帝后谷”。到了新王国时期,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式陵墓已被地下墓室取代。这种地下陵墓的阶梯、画廊和墓室开凿深度可达200米,墓道起伏曲折,左右各有厅室。这里是盗墓者的乐园,也发生过多起举世瞩目的考古事件。譬如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在帝王谷发现了图坦卡蒙王KV62号陵墓及覆戴着“黄金面具”的图坦卡蒙王木乃伊。这一考古发现不仅在当时震动全球,更成为一个持续了百年,依然热度不减的文化现象。
图坦卡蒙是阿加莎之外,又一个驱使我前往埃及的原动力。
数十年前死磕《疯狂英语》时,有一期专门介绍了图坦卡蒙陵墓发掘事件。而2023年1月30日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则以封面图纳芙蒂蒂(法老阿肯那顿的皇后)半身像和连篇累牍的多角度报道,带领读者《读懂古埃及——神话、信仰、爱和争论》。图坦卡蒙正是解读古埃及时绕不开的章节。
相比前任法老阿肯那顿(阿蒙霍特普四世)和数十年后拉美西斯二世的声名赫赫,承上启下的图坦卡蒙可谓籍籍无名;不仅如此,还命运多舛。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图坦卡蒙9岁君临天下,19岁暴亡,因近亲结婚或患有家族遗传病,死因成谜。若不是卡特的发掘,世人根本不知道3000多年前还有这样一位法老。
目前,帝王谷开放了20多个陵墓供游客参观。500埃镑的通票可以参观其中三个陵墓;另有三个需要额外付费,分别为1800埃镑的塞提一世墓、180埃镑的拉美西斯五世&六世合墓,以及600埃镑的图坦卡蒙墓。
继在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参观了镇馆之宝图坦卡蒙黄金面具之后,在底比斯的帝王谷,我观看了图坦卡蒙的木乃伊。
在巴黎协和广场来自卢克索神庙的方尖碑前射出的子弹,穿过13年的猎猎风声,就这样正中眉心。
奈菲尔塔莉的阿布辛贝勒神庙
相比短命的图坦卡蒙,生活在3000多年的拉美西斯二世以90岁的高龄、67年的在位时间、8个皇后、100多位子女、多次对外著名战役、大兴土木等,成为与阿蒙神比肩的千古一帝。试想一下,在人均寿命不足40岁的古埃及,几代人都面临同一位法老的统治,拉二在民众心中不就是太阳神阿蒙的儿子吗?甚至,由于太过有名,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被送往法国研究,是世上唯一拥有护照的木乃伊。
位于迄今已消失的努比亚王国(现为埃及与苏丹边境)附近的阿布辛贝勒神庙是拉美西斯二世丰功伟绩的“集大成者”。阿布辛贝勒神庙建筑群兴建于公元前1284年左右,历时近20年,是拉二为其最宠爱的妻子──奈菲尔塔莉所建的神庙之一,被称为“受阿蒙宠爱的拉美西斯的神庙”。
还记得风靡数十年的《尼罗河女儿》《法老的宠妃》《天是红河岸》吗?“只要尼罗河还在流动,太阳仍在照耀,我对她的执着就永远不会消逝。”
继阿加莎、图坦卡蒙之后,奈菲尔塔莉是驱使我前往埃及的第三个意象。
如果仅仅是法老与奈菲尔塔莉之间罗曼蒂克的爱情,并不足以让阿布辛贝勒神庙在俯仰皆是的古埃及建筑中脱颖而出。相比作家虚构的“刻满蔷薇的墙”,现实中的阿布辛贝勒神庙具有多个全球罕见的看点:之一是神庙外部四座20多米高的拉二巨像,是埃及最大的石凿神庙,足以震慑邻国努比亚;之二是内部大列柱室的侧墙刻着拉二和赫梯人激战的卡叠什之战(现叙利亚地区),彰显了帝国时期的赫赫战功;之三是每年2月21日(拉二生日)和10月21日(拉二登基日),阳光能穿过神庙65米的长廊,准确照射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像上,以及照拂在其左边的太阳神阿蒙·拉和右边的天空之神拉·哈拉赫梯上,只有最左边的普塔赫神由于是冥界之神、黑暗之神,则终年不会被阳光照到——上世纪70年代之后,因修建阿斯旺水坝,神庙被整体搬迁至60米高的后山上,由于无法掌握古埃及人的文明智慧,目前光照时间比原来差了1天,变为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9世纪初,一名埃及男孩带领一队考古学家来到了他村子附近的一处岩面,这才让这座埋在黄沙下3000多年的神庙再见天日。因这位男孩名为阿布辛贝勒,遂将神庙以其命名。所以,阿加莎及诸多作家笔下的阿布辛贝勒神庙和世人所见的阿布辛贝勒神庙,均不是这座神庙的原名。
这座耗尽拉美西斯二世毕生心血的神庙到底是什么名字呢?
我们已经无从得知。
站在哈索尔神庙边上,一面是阿布辛贝勒神庙外高大雄伟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一面是湛蓝湛蓝的纳赛尔湖水。黄沙漠漠,几度夕阳。 (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