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不是“养老院”,岗位不是“停车场”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央视曝光的安徽滁州“滁河水体污染事件”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因全椒县两个官员的不当言论被热议,这一事件已经超出了环境污染本身范畴,急速向不作为、不负责、信口开河等关涉地方官员能力、态度的方向转变,并成为舆论场的最热议题。这其中,全椒县水利局党组成员杨某面对镜头说:“我说真话,我还有两个月就退休啦。我也不该过多地问这些事情。”无所作为,就等着混到60岁平安退休,这样的“表白”惹得网民愤怒不已。
一些干部虽然看起来身子还在岗,但早已像滥竽充数的“母鸡”一样,趴窝不下蛋;像刁钻滑头的“公鸡”一样,占位置不打鸣。有人想着自己要退休了,于是将一切都早早放下,遇事能拖则拖,碰到矛盾,能回避则回避,杨某就是他们的代表。有人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水平不够,同时,自己该有的也都有了,于是躺平。唐朝的卢怀慎就是这样的人,他与姚崇同为宰相,自以为才能不及姚崇,便处处遇事推诿,不敢负责,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还有人认为自己在单位不受重视,提拔也轮不到自己,自己存与不存无所谓,干与不干一个样,于是就选择“想开了”“看淡了”“放下了”。当然也还有一类人,本是事业刚起步的时候,但因为想着没有抵达自己理想的地方,获得称心的岗位,于是就采取了抵触、逃避做法。前不久,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因为没能留在家乡兰州,不情不愿地前往嘉峪关就职选调生,随之流露出懊悔、不甘情绪。这样的青年人就是到了基层,估计也难以发挥作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岗位上怠工,不想做事,不想出成绩。
“为官避事平生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在一天岗,就要负一天责,这是一个干部或者说公务员的本分。岗位是因事而设,岗位的背后是涉及一个地方建设发展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敢于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的重要话题。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强调,“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机关不是“养老院”,岗位不是“停车场”。面对种种躺平现象,需要我们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治理。一方面,“欲事立,须是心立。”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及时更新思想观念,补齐素质短板,提高履职能力,勇立时代潮头,争当事业尖兵。人生一世,无疾而终是人生幸事,但在工作上,无“绩”而终却是耻辱。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着力消除妨碍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担当作为的思想树立起来之后,就必须锁定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一抓到底,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第三,要将纪律挺在前头。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自觉百炼成钢、更好担当,我们才能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不担当,不作为,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有相关处罚措施,要真正依照公务员法,将消极躺平的干部处分到位。要拿出“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气魄来整治在岗不尽责的不良现象。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无比广阔,承担的使命也无比光荣。我们要坚持做到:不论处在何时何地,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职,建其功!要坚决反对一切不担当不作为、推脱躲绕、不思进取的躺平行为。声名在人间,功勋留天地,这样我们才对得起人民的期待,自己的人生也才有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