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油画家王山东:心中装着父老乡亲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淤泥、皮衩、莲藕、汗珠、粗粝的脸庞,很像从山上砍削下来的岩石……王山东第一次看到采莲藕的场景,只觉得就是一幅阿尔希波夫的画,只觉得心中要蹦出“震惊”两个字。

“那样的场景我永远忘不了。”那天,他与导师驱车200公里,来到扬州宝应。好几个身着皮衣裤的汉子在池塘淤泥中,用脚踩出莲藕,再用手一段段地抠出来,当藕农举起还滴着泥水的、胖胖的莲藕,脸庞涌上心底里的笑靥,王山东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嘴里嚼着的甜津津的藕却是农民用最原始的方法、流最多的汗珠挖出来的。那天,王山东和导师穿上藕农带来的两套皮衩,也当了一回“挖藕工”,他真正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王山东对土地与农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为他就是一个农民的孩子。

王山东徘徊在村中小路上,他这天的任务是到大伯家去借20元钱的学费。班上就剩下他没交学费了。父亲在工地干活,被机器轧掉两根手指,正在医院急救。20元钱对这个家庭来说就是一笔巨款,母亲只得打发他到大伯家试试运气,小村子里每一家都有难处。面对嗫嚅着的侄子,大伯抚着他的头,叹了口气,从房里出来时,手里多了一叠钞票,都是一角、两角的毛票……

今年39岁的王山东对30年前连云港东海县这个小村庄里的这一幕,永生难忘,每次想起都是一阵心痛。他十分感激父母,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也没有让他辍学,而村子里许多与他同龄的小伙伴都成了工地上的泥水小工。

虽然贫瘠的生活限制了他的想象,他不知道村子外面的世界是什么,但并没有禁锢住他的梦想,即使他还啃着窝窝头,即使时间已经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尽管这个梦想的起始是那么滋味苦涩。这个梦想与当地的一种风俗有关:村子里的许多小媳妇、大姑娘心灵手巧,她们在鞋垫上绣上荷花、鸳鸯各种图案,这是大姑娘送给情郎的爱情信物。王山东的母亲手特别巧,经常分派他在鞋垫上描出各种漂亮花样。他的外婆、阿姨、舅舅也都是画画巧手。于是,他把这个梦想描绘成了当一个画家。

王山东画画着了魔:学校门口有“小人书”摊,看一本一分两分,他用两毛钱,买来一大张白纸,裁成小人书大小,借来《三国演义》《水浒》《小兵张嘎》《地道战》小人书,就照着画,画完订成一册,再租给同学看,也好挣上几分钱。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也在课本上画。有一次,任课老师像邻家大姐,走过来瞄一眼:“画得挺好,以后可以学美术。”这话给予他的鼓励太大了,坚定了他追逐梦想的信心。那一天,看惯了的蓝天白云、清流碧水、田里的玉米、花生,还有隔壁的大爷大妈,他都感到特别亲切。初中时,他进行了专门的素描训练,高中时就上了东海县的美术特色学校。有两位老师对他帮助极大,一位常常给他开“小灶”,课后带到自己的工作室学静物素描,不收他一分钱;另一位著名的版画家,给他讲解绘画的精髓,教他如何创作。

2004年,王山东顺理成章地考取了常工院设计专业,2015年又考取了常州大学公共艺术油画专业硕士生。在这期间他成绩斐然,获得了硕士国家级奖学金,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展览。

时光飞逝,蓝天、白云、碧水,土地、庄稼和农民的孩子,还有叼着旱烟袋的邻家大爷,这一切在他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那次藕田采风就成了新芽破土而出的催化剂,那些日子,王山东特别兴奋,总想着要做点什么,他随便抓起身边一张纸,就在上面画起草图来:人物是正面还是侧面?全身还是半身?怎样形神毕现地来表达?这些问号萦绕着他,搅得他晚上难以安眠。但是,画面也慢慢变得清晰,细节也丰富起来,有时候他觉得就要喷薄而出。

10多天后,在油画布上出现了这样的构图,一位身着橙色皮衩的挖藕工侧身没入满是淤泥的藕池中,他正用力拉出刚刨到的莲藕。专注的眼神,黝黑的脸膛,一个纯朴的农民就在我们眼前。也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不画全身人物?他说,半身更能突显农民形象的伟岸。这幅凝聚着王山东心血、名为《十月》的油画,在2017年江苏省第六届新人美术作品展上一鸣惊人,荣获金奖。据介绍,此前常州已多年无缘金奖了。仅凭这个奖王山东就加入了省美术家协会。

这下,王山东一发而不可收,一系列以工人、农民为主题的画作不断在他笔底诞生。在这过程中,他也不断地磨砺着自己的“艺”和“术”。在创作莲藕系列之二的大幅油画《寒露》时,遇到了许多难题。大片的出水莲藕,混着淤泥和青苔如何表现?经过太阳晒干的皮衩干涩,而浸在淤泥中的皮衩却是潮湿的,质感截然不同,又应该怎么表现?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用湿画罩染的手法来呈现,当画面呈现出的“湿漉漉”仿佛触手可及,他欣喜异常。

他听一位学生说起新北区小河的一个小村庄里还有一个传统的铁匠铺,就让学生领着去采风。那是一对夫妇经营的铺子,即将消失的老手艺和夫妇俩积极乐观的生存状态、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感动了王山东,他非常想把这种最朴素的生动场景画出来,带进美术馆,让更多的人发现平凡中的美、劳动者的美。《铁匠铺》也入选了“辉煌历程 华彩百年——常州市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美术创作展”。他还不辞辛苦,到南京一个地铁选址勘探工地上体验生活。他是带着画具去的,但是在工地上,他没画一笔,而是同吃同住同劳动,足足当了3天勘探小工。工地上都是80后,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创作的《憩》就是这种艰苦生活的生动写照。这幅画也入选了“第二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

王山东特别欣赏美国画家让·勒加西克说的一句话:“一张照片并不能告诉我,微风吹在我皮肤上是什么感觉,它是如何在草地上荡漾,在树上发出声音,或者属于那一天和那个地方的气味是什么,或者云是如何翻滚和转动,或者空气的温度是什么。”所以,他出门总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碰到感人的场景赶快画速写。有一次,在一家新怡华超市门口,正碰上大雨,杂物堵住了窨井,一位清洁工老人打开井盖,跪在地上打捞,清理疏通了窨井……那一瞬间,王山东觉得那个形象是那么高大!他马上掏出笔和本子把这个形象定格了,这又将成为他创作中的好素材。

王山东说,他喜欢画工人和农民,因为农民的孩子心中就装着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