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诗人翻译家屠岸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屠岸,本名蒋璧厚,1923年11月22日出生在常州官保巷外公家。后回父亲家,住常州庙西巷三十六号。其母屠时,是个了不起的女子,擅长诗、书、画和音乐。屠岸读四五年级时,其母每天晚上都教他读《古文观止》等书籍,要求甚严。屠岸自己说:“我觉得我的一生,特别是我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主要是母亲的影响。”

1936年,屠岸考入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39年转学到江苏省立常州中学;194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45年赴苏北解放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解放后,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工作;1950年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工作;1951年赴北京工作,任《剧本》月刊编辑;1956年任《戏剧报》常务编委,1979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1983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编辑。2001年,他的《济慈诗选》译本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2004年,被中国翻译家协会列入文学艺术资深翻译家名单。2017年,屠岸在北京去世,他的“衣冠冢”落在家乡常州的栖凤山。

屠岸的翻译活动始于学生时代。第一首公开发表的译作是爱德加·阿伦·坡的诗歌《安娜贝莉》。从外国作者看,屠岸翻译过英国的莎士比亚、雪莱、罗伯特·斯蒂文森、威廉·莫里斯,美国的惠特曼、爱德加·阿伦·坡,印度的泰戈尔,俄国的普希金、尼基丁、马雅可夫斯基、聂克拉索夫,奥地利的里尔克,法国的波德莱尔,爱尔兰的斯蒂芬斯,苏格兰的彭斯,南斯拉夫的努西奇等等。主要译作有惠特曼诗集《鼓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约翰王》《济慈诗选》《英国历代诗歌选》《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一个孩子的诗园》《许多都城震动了》《大臣夫人》《我们的进军》等等。屠岸唯一的汉译英作品是师陀的小说《贺文龙的手稿》,发表在1949年6月18日出版的英文期刊《密勒氏评论报》上。

屠岸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文化的交流,为了人的思想之进化,情感之升华,心灵之美化,为了“真善美”。就翻译标准而言,屠岸认为,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是文学翻译必须自觉遵守与弘扬的。在忠实和美的方面,他要求自己“既要传达原作的风格美、文体美,也要传达原作的形式美、音韵美”。

屠岸认为,翻译工作者是“文化上的普罗米修斯,他把外国的真、善、美之火拿来输送给本国的广大读者”。“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认为一个优秀的译者,在“爱”和“使命感”之外,其双语修养必须一流,必须“学富五车”,博大精深,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