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探索榫卯技艺 感悟工匠精神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现代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拿到鲁班锁,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研究。我们体验的鲁班锁是最简单的“三通”,只由3块有着不同槽口的木片组成。我不禁想,把它们拼装到一起那不是小菜一碟。我自信满满地开始了第一次拼装。不多久我就发现最后一根木片怎么也插不进去。就差一点了,我觉得再来一次肯定能成功了。于是我尝试了第二次拼装。这一回木片都装上了,可是怎么有了好大一条裂缝呢?真是让人头大!没有办法,再来吧。第三次,裂缝没有了,可是木片根本锁不住,结构一点都不稳定。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终于把3根木片互相支撑,逐步推进,个体与个体互补,才把鲁班锁拼装了起来。

孟河实验小学三(8)班 刘正浩

指导老师 吴鹏飞

活动开始,老师首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榫卯结构特点与工艺。原来,榫卯离我们并不陌生。它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等的主要连接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接着,老师还介绍了许多常见的榫卯结构,每一种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讲解完榫卯结构,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鲁班。鲁班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工匠,他发明了很多实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美好。鲁班发明了锯子、墨斗、伞等,他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孟河实验小学三(6)班 王哲霖

指导老师 张荔荔

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套“三通”鲁班锁,一边介绍它的结构与原理,一边做示范,我全神贯注地看着并牢记在心。老师鼓励我们自己动手,探究“三通”鲁班锁的拼装。看了老师的示范,我感觉已经会了,但一上手才发现太难了。这根木头装上了,那根木头又卡住了,试了好多次都失败了,这可把我急坏了!我冷静复盘老师的拼装的过程,心想:“主梁在中间,其他木头是不是应该围绕着它来拼?”我恍然大悟!最后,在自己的坚持不懈下,终于拼装成功了。

孟河实验小学三(1)班 余泽天

指导老师 王琼琼

榫卯是木头之间的“天荒地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无与伦比的共生艺术,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协作态度。每一个榫卯建筑都浓缩了古人千年流传的古建筑技艺和审美情趣,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绝妙智慧。

一个又一个的榫卯结构形成了无数的稳定建筑,有的屹立至今,如天坛的祈年殿、山西悬空寺,应县木塔,都是著名的榫卯建筑。每一个斗拱和榫卯,都画出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为木结构建筑的美学画上一个感叹号。

小伙伴们,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走近中国的古建筑。相信你会跟我一样,为中式建筑之美折服。

孟河实验小学四(6)班 万骁宇

指导老师 朱灿

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榫卯结构,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鲁班锁,其实就是3块有洞的木板。老师把拼好的鲁班锁给我们看了一眼,我觉得挺简单,就立刻拼起来。可无论我怎么拼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老师一步一步地教我们,我瞪大眼睛看着。原来只有两个步骤:先把一块木板从另一块木板的洞里穿过去,再把剩下的一块木板套在两块木板的缝隙中,这样3块木板就牢牢地锁在了一起。我按照老师教的步骤操作,果然拼好了,我好开心啊!

孟河实验小学一(8)班 张子佑

指导老师 潘杏丽

这次小记者活动的主题是:了解传统木工,传承鲁班精神。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榫卯结构。这个名字我从未听说过,我很好奇,听得格外认真。原来榫卯结构的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榫卯加固物件。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鲁班,他发明了很多木匠使用的工具,如锯木、墨斗、刨子等,他还发明了很多很多东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我很敬佩他,我也要学习鲁班吃苦耐劳、勇于实践、锲而不舍的精神。

孟河实验小学一(8)班 朱忻宸

指导老师 潘杏丽

“妈妈、妈妈,不用钉子不用胶水,你能把几根木头固定在一起吗?”一回到家,我就向妈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她摇摇头,于是我很自豪地告诉妈妈:用榫卯工艺就可以做到!我还向妈妈介绍了各种榫卯结构,以及故宫、天坛等代表性建筑,这都是我通过常报小记者活动了解到的呀!鲁班锁的拼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几根小木条,通过榫卯啮合,小玩意却承载着大智慧。身为小学生的我们,当认真学习、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孟河实验小学三(3)班 戚茜雯

指导老师 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