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超市上演条码“替身”戏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常州经开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李垚 朱震) 近日,横林消费者李女士在家用手机扫码查询在超市购买的包装食品的具体信息,却发现商品条形码无法扫描,由此认为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遂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接到举报后,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管局横林分局立即开展调查。经检查人员核实,该超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在出厂时均已印有合格的商品条码。然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超市收银系统却无法识别这些条码。为了便捷计价结算,超市自制了店内码进行加贴。检查人员进一步走访调查发现,辖区内部分商超也存在类似情况。商超经营者解释称,当收银系统未录入商品信息或商品条码质量不佳时,出于方便考虑,超市会选择使用同价格的散装称重商品的店内码作为替代。

针对这一情况,检查人员当场要求相关商超立即整改,并强调商品条码的正确使用,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有重要作用。依据相关规定,销售者不得对已标注合格商品条码的商品另行编制、使用店内条码。商品条码因质量问题无法识读时,应制作相同编码的条码标签替换或覆盖,而非使用店内码进行替代。只有在商品本身无条码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店内码作为临时性补充措施。

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使用店内码替代商品条码的行为可能带来潜在风险,由于店内码结算的商品小票上名称与实际商品名称不符,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难以证明商品来源,维权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