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翻译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恽代英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恽代英(1895—1931)字子毅,笔名代英、英、天逸、但一等等。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领导人,“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周恩来语)他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理论家,思想理论涉及哲学、政治、社会发展、教育、家庭伦理、宗教、妇女解放等方方面面。同时,恽代英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尤其是他翻译的《阶级争斗》是我国翻译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巍巍丰碑。
恽代英的翻译活动始于1917年。主要译著有《阶级争斗》(由新青年社出版);此外,还有分别发表在《东方杂志》《妇女杂志》和《中国青年》上的译文,内容涉及生活、养生、家庭、爱情、婚姻、儿童问题、教育、哲学、政治以及宗教等多方面,如《和平损失与战争损失》《顽童》《笑》《论睡眠》《爱情与知识》《儿童游戏时间之教育》《户外生活》《禁食疗病说》《人寿保险事业之发展与长生会》《儿童问题之解决》《卫生之婴儿哺乳法》《婴儿之体操》《聪明之女郎》《蠹鱼的故事》《美国人对于早婚之意见》《一个基督教徒讨论非基督教运动》《英哲尔士论家庭的起源》《拉法格论古代共产制》《哲学之意义》《斯通勒夫人教育学说》《自然之母教》《苏俄国家的教育》等等。
通过翻译,恽代英向国人传播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社会制度、教育方法以及社会生活样式。通过翻译,恽代英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自我,坚定了信念,尤其是通过翻译《阶级争斗》(这本书是深刻影响毛泽东政治信仰的三本书之一),他自己的政治信仰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一度信仰泛社会主义(尤其是无政府主义)转变为笃信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恽代英逐渐成长为一名意志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在用翻译介绍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恽代英也严肃地指出,原作内容有的不一定正确,有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国人,因为国情不同,彼此文化存在差异。他在《<儿童游戏时间之教育>译者按》中说:“吾每译此项文字,心中辄怦怦若有所感。吾之此译,非谓吾国妇女,可一一将所言施用于吾国之家庭也。国情之不同,游戏用品之不完具,彼之所言,有非我所可行者,吾人惟当师其用意,变通而神明之耳。”恽代英对待翻译的态度是认真的、科学的,对待翻译的内容是批判的,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