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小黄人”切脾获新生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常州新闻 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赵霅煜 杨小霞) 5月7日,9岁的云南籍男孩明明顺利出院。这个肚子里长了足球大巨型脾的患儿,在市儿童医院MDT团队五个专科、数十名医务人员一个月的精心治疗下,重获新生。
明明出生后跟随妈妈在常州生活。今年3月下旬,他出现反复肚子疼、呕吐、皮肤发黄的症状。3月29日,妈妈带着明明来到市儿童医院就诊。该院普外科副主任洪亚强检查发现,孩子除了全身皮肤发黄、肚子有压痛,还能摸到明显的脾肿大。影像学检查确认,明明的肚子里藏着一个17.8厘米×5.3厘米的巨型脾脏,是正常同龄孩子脾脏的2倍大,并有多发性胆结石。
在洪亚强的建议下,明明住院准备先进行护肝、护胃等保守治疗,然后择期手术。但在详细询问病史时,一个细节引起了普外科主任壮文军的关注。明明妈妈说她以前有过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8岁的大儿子也有类似贫血、黄疸、脾大、胆结石等表现,但没有接受过详细检查。
“难道明明的巨脾也是因为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壮文军怀疑。
为进一步找到病因,壮文军启动了MDT团队联合诊疗机制,邀请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周华会诊。4月2日,在两位专家的建议下,明明被转入血液肿瘤科进行检查,之后被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周华介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就是人体内的红细胞膜先天异常,体积大、质地脆,在通过脾脏时容易被破坏,从而导致溶血性贫血、黄疸等现象。治疗该疾病,手术切除脾脏是最佳治疗方案。但脾脏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切除后孩子容易感染,医生建议,先进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等抗体形成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4月25日,普外科、麻醉科手术团队经过近6个小时的奋战,将明明体内扩张的胆囊、肿大的脾脏组织一点点剥离,分离动静脉血管及神经,成功切除了巨大脾脏和胆囊,完成手术。
4月29日,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明明转危为安,皮肤不再发黄。看着脱去“小黄衣”的明明,妈妈的眉头渐渐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