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五四青工技能赛事的记忆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每逢五四青年节,我总会想起50多年前工厂举行的青工技能大赛,那热闹的比赛场景和得到名次后激动的心情总是让人回味。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青年节,我们工厂举行建厂以来第一次青工技能大赛,工厂的电焊、铆工、车钳刨、行车工、翻砂造型、锻造等机械行业的八大技术工种的青年工人都积极报名参加了这次技能大赛。

我厂建立于1956年,是常州化工系统唯一的机械厂。在50年代到70年代初,工厂职工从不到600人发展到1200多人。特别是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工厂增加了三四百名青年工人,工厂的技术工种人员的技能水平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为了工厂的发展、产品的升级换代,急需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青年技术工人,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当时常州工业战线上的口号是“远学大庆王进喜,近学常州叶慧英”“立足本职干革命,建设四化献青春”。为此,工厂从厂部、党委,到工会、共青团组织,非常重视青年一代的培养,多次召开会议商议,决定在1972年的5月4日这天,组织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青工(年龄规定在28岁以下)技能比赛。

3月底,工厂的红头文件颁发后,全厂各车间科室部门积极响应。厂部组织工会、共青团组织、生产技术部门等成立组委会,尽快制定出各工种技术比赛的项目方案。工厂下属五大车间更是非常重视,组织各工种的青年工人参加比赛,还分别由师傅带徒弟,“一帮一”进行技术培训,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

我在1971年复员分配到常州化机厂金工车间工修班,当了一名机修钳工。我师傅名叫谈敖济,当时他是七级钳工,在全厂相当有名气,是排得上号的钳工大师傅。我记得全厂参加钳工比赛的有30多名,进行比赛的项目,是以手工制成一颗六角型的螺帽。螺帽虽小,但要手工制成,需用上钳工的锯弓、锉刀、凿子、榔头、角尺、钢尺、圆矩、样冲、划针等十八般武器,时间规定在三小时内完成。当时钳工比赛的场地设在金工车间,焊工铆工比赛场设在铆焊大车间,行车工的比赛在铸锻车间进行。

在比赛前的个把月时间中,所有参加技能比赛的青年工人分别在师傅的指导下默默地练习,都想在这次大赛中取得好名次。

5月4日这天,全厂内外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工厂的大喇叭里不时播着《咱们工人有力量》《戴花要戴大红花》等红色歌曲。还有市局领导、电台报社记者、全市各单位派来观摩的人群,真是热闹非凡。

为了搞好这次青工技能大赛,全厂车间的职工停工一天,各路人马都为比赛服务。参加比赛的青工都穿上统一的工作服,精神抖擞,犹如即将上战场的勇士。

上午8时整,大喇叭里传来厂长宣布技能比赛开始的号令,参加各工种比赛的选手步入比赛场地,投入了紧张又专注的操作。

金工车间的大小机床马达轰鸣,铆焊车间弧光闪闪,行车在空中不停穿梭,钳工比赛场上,榔头锉刀凿子声此起彼伏。我也在这紧张的气氛中投入了比赛。我先用钢锯按图纸尺寸要求锯上一段圆钢,用样冲在圆钢一平面定位,用圆规钢皮尺划出六等份,再按平时训练的要求,把锯下的圆钢在钳台上对等压出痕迹,再用师傅教的技巧,用凿子凿成六等分毛坯,然后就用锉刀干开了。我不时地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用角尺测量平面度是否倾斜。按图纸尺寸要求留下余量,最后用细齿锉刀进行修整,锉光锉平(按规定不能用砂纸打磨)。这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比赛,我在10:40就提前完成了整个螺帽的手制加工,一个光亮的六角螺母诞生了。这时的我,已是汗流浃背。

中午饭后,各路参赛选手都集中到大会堂里,紧张等待比赛成绩和名次。下午4时,全厂各车间职工陆续来到大会堂,大会堂里座无虚席,主席台上坐着市、局、厂部的领导们。厂长作了大赛总结报告后,裁判长宣布比赛结果,此时大会堂里鸦雀无声。当宣布到钳工组第一名为金工车间蒋文忠时,我们金工车间职工座位方阵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和师傅也激动地相互握手,全车间的职工起身为我们祝贺,此时的情景我真的是终身难忘。

我厂举办的首届青工技能比赛,奏响了常州市各行各业青工技能比赛的号角,也唱响了全市青年工人技能比赛的青春之歌。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常州工业的焊工、铆工、车钳刨、行车工等各种技能比赛基本都在我厂进行。全市的电焊工技术比赛有多届在我厂举行,我厂选手徐平雷、徐华兴、盛立宽、殷建明、蒋建方、郑家柯等都曾获得过前几名的好成绩。电焊工许华兴、徐平雷被厂部推荐参加了江苏省焊工比赛,都获得了前两名的好成绩。许华兴还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焊工的比赛,并光荣获得全国焊工技术能手称号,为常州市争了光彩。

1973年5月,国家燃化部(化工与煤碳部总称)在上海化工专科学校开办基层技术干部培训班。我因为当年获得了钳工组第一名,工厂领导推荐去参加培训班,从此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蒋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