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锻造新质生产力上“再出发”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朱红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做了深入论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和重要拓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指明了方向。2023年,常州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高质量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迈上万亿台阶。《第一财经》根据截至2023年末的各地统计数据,筛选出20个“新质生产力标杆城市”,常州位列其中。站在万亿之城新起点,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科技自立自强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锻造新质生产力上“再出发”,谱写常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发展理念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要继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常州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争创国家级平台载体,更好发挥科教城“创新之核”辐射带动作用,稳步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协调方面,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统筹城乡建设,提升现代化城市品质,加快完善提升“两湖”创新区核心区规划,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等。在绿色方面,精准发力推进太湖治理,不遗余力攻坚污染防治,持续用力建设生态绿城,保持定力实施“双碳”战略。在开放方面,一方面,要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加快打造交通中轴,持续深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另一方面,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着力畅通经济内外循环,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实施跨境电商发展行动计划,支持“新三样”产品稳健出海、争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级新能源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共享方面,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增强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要根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立足常州自身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深耕实体经济,大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2023年,常州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以上,保持全省领先。未来,要进一步发展制造业优势,推动制造业和其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数实融合步伐,推进三产融合。另一方面,要布局未来产业赛道,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常州先人一步布局的新能源产业,如今已经枝繁叶茂,当前,要更加关注新能源之都未来发展行稳致远,解决电池、废弃光伏组件、废弃风机叶片等新兴固体废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问题,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的完整闭环,全力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拓展数字能源场景推广应用。除了新能源已有的电动汽车产业,还要规划其他新能源产业赛道,前瞻布局合成生物、氢能、化合物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加大氢湾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合成生物10条”,持续推进长三角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基地和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建设,加快打造龙城芯谷。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持续开展“科技新长征”。常州已经出台创新政策2.0版,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需持续提升平台载体,进一步增强常州科教城链接创新要素能力,争创国家级平台载体,加快提升技术创新中心能级,特别是要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方面的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招商,持续推进科技招商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建设专业化科技招商队伍,招引新能源产业高科技项目。继续贯彻实施企业股改上市“龙腾行动”。加快人才科创集团建设运营,集聚人才资源,出台“龙城英才计划”2024升级版,深化“青春留常”行动,大力引进各类科技人才和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重点引入和新能源产业关联度密切的人才和项目。促进产科教深度融合,强化新能源产业链相关的生产科研活动,为新能源的场景拓展和应用创造机遇。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