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保护古树名木 留住“绿色记忆”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新钟楼       上一篇    下一篇

□何一智 宋娟

欲问古树年几何,树阅行人已百年。古树名木是“活化石”“活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是一座城市发展和人文历史传承的见证。目前,钟楼区共有古树名木22株,树龄最长的已有300年。

近年来,区城管局立足实际,通过落实责任、建档挂牌、复壮保护等措施,不断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重焕古树名木勃勃生机,为市民留住钟楼的“绿色记忆”。

“把脉问诊” 力求对症下药

春日时节,草长莺飞。位于茭蒲巷的常州市实验小学校园内,银杏树绿荫成片,花木掩映其间,每到深秋,银杏更是成为该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棵银杏树已有约175岁,树高15米,树胸围248厘米,该树在创建学堂前就已经栽种,保留至今。为留住城市记忆,区城管局在常州市实验小学与田家炳中学一体化改造时,聘请专家对古树保护进行论证。“通过取消部分绿化设计、增大古树生长空间、布置排水系统、调整基坑支护方案等方法进行调整,确保古树透气、透水,为后期生长留下了空间。”区园管中心工作人员高仲雨说。

钟楼地处中心城区,土地空间受限,随着城市发展,钟楼区也面临着古树保护的难题。在大庙弄中山纪念堂西侧,有一棵275年树龄的银杏树。树高18.8米,直径1米有余,2007年该树被列为常州市2号古树名木,极为珍贵。由于古树周边建筑也将进行改造,负责改造的新运集团委托专业单位编制了保护方案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施工前,专业人员在古树外围搭设全方位保护架,利用TRU树木雷达检测系统对古树根系进行了检测,避免对根系的破坏。专家们还对房屋建设施工图纸进行了基础优化,调整了形式,减少开挖深度,扩大树圈保护范围,确保树根透气、透水。随着项目建设推进,专业人员也将持续关注古树生长情况,定期对古树进行主干树洞的防腐、树木的修剪等复壮工作,保护好承载百年沧桑的古树,为城市保留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了解,今年由市城管局绿化指导站牵头,将对瞿秋白纪念馆、鸣珂巷幼儿园、未园等地的古树进行新一轮复壮工作,提升生长质效。

“一树一档” 完善身份档案

在钟楼,只要扫描古树身上的二维码,就能跳出古树的历史资料、历史图片等信息,为市民游客提供古树介绍。

实验小学的古银杏树是常州第一张古树名木新树牌,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以及二维码图片,市民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古树名木、古树后备资源情况和它们所在地的人文故事、名园古迹、城市历史等,从而更好地推动古树名木的保护。

同时,钟楼区还采取“一树一档”进行精细化、个性化管护。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基础性支撑作用,坚持实行档案信息动态管理。工作人员会定期对现有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及管理、复壮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不断为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探索提质增效的新路子。

科技助力 全流程进行监管

生态环境对植物的存活、生长发育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实现古树名木生理状况、生长环境等相关数据的周期性收集、远程查询和更新等提供了可能。为此,市绿委办联合科信处根据古树名木的物种特性、生长环境、立地条件等,“一树一策”定制了智能传感设备,并和高校、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古树名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在“古树名木智能化管理”系统里,工作人员可以监测到辖区内各古树名木的土壤温湿度、PH值、氮磷钾、电导率、热通量等,也可监测周边空气、水质等情况。

“在日常巡查的过程中,发现古树有问题可直接通过移动端上报。”高仲雨说,每株古树上都有二维码标签,巡查人员能够及时通过移动端上报情况,也可以针对问题制定整改保护方案。管理者还可根据跟踪记录、上报的巡查数据,提前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年度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凝聚合力,细化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科技提升生态宜居上寻求创新点、突破点,持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钟楼区城管局副局长陈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