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始终将高水平开放作为发展的强劲动力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位在区里分管商务工作的朋友最近告诉我,以前每年几乎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国外招商,但最近两年出去的少多了,招商越来越难了。他形象地打了个比喻:“过去是我们自己将门关上,什么时候打开我们自己说了算。现在是人家从外面将你的门锁上,打不打开你说了不算。”这个比喻虽然不完全准确,但随着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的上升,我们对外开放的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认识和面对这些困难,是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开放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更是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快速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促进了中国企业家队伍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壮大,全面释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改革开放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还需要外资吗?现在有一种言论认为,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大幅下降,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事实上,外资企业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且重要的贡献。商务部的数据表明,占市场主体2%的外资企业,带动了中国1/10的城镇人口就业,贡献了1/6的税收,承担了2/5的进出口。外资带来的高水平人才、高水平技术、高水平管理,依然是中国企业目前的短板,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最稀缺的资源。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放缓甚至停止开放的步伐。习总书记多次表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以我为主、以国内经济为主体,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针,这是基础和前提;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历来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过去的开放方式还能行得通吗?过去以低价的劳力成本和资源成本吸引外资,现在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各种资源成本的大幅提高,这一优势已经丧失。过去以各种优惠政策如“三免两减半”等吸引外资,现在随着WTO国际贸易规则推行和国民同等待遇的落实,这些政策已经不复存在。过去“以资金换技术”“以市场换技术”,即采用补偿贸易、直接付费或合资办厂等形式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现在西方国家已经“觉醒”,这条路也已经行不通。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就需要我们重新开辟一条新的高水平开放之路。

高水平开放的关键一招,就是从过去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制度型开放。成本、资源、政策都可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但制度型开放则是永久的。制度型开放涉及的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开放的层次更高、难度更大。一方面要求我们加快对接全球先进的规制、规则,在强化规则意识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以及配套性政策,以此促进全方位各领域深化改革。另一方面,光读懂规则远远不够,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重构,化被动为主动、从跟跑变领跑,塑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全球经济新秩序和新规则。

要按照问题导向原则解决在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目前我们遇到开放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规则、科技、研发和人才几个方面,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卡脖子”。在规则方面,既要主动调整自己以适应国际规则,又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获得更多话语权。在科技方面,既要坚持走科技自立自强道路,又要千方百计学习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在研发方面,既要坚持举国体制实现关键领域突破,又要努力争取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在人才方面,既要加快国内培育力度,又要舍得投入引进国际尖端人才。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各国普遍面临着开放还是封闭的选择。但中国坚信,经济全球化步伐不可阻挡。我们不仅不会走封闭锁国的老路,反而会在原有开放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走出一条更高水平的开放之路。处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理应做出更积极的探索,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