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如“森林”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7版:锦绣天宁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凃贤平 宋婧 汤怡晨)“这棵枇杷树,是我和丈夫一起种下的,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也见证了我们生活的风风雨雨。”家住茶山街道清凉新村59栋丙单元的朱听凤奶奶,每天都会在枇杷树下流连,回忆过去。
当年,朱奶奶的丈夫是一名地下工作者,以老师的身份为掩护,为我党传递情报信息。解放后两人结婚,种下了枇杷树。每当枇杷成熟时,丈夫就会爬上树,采上满满一大箩筐,挨家挨户送枇杷。
如今,斯人已去,唯留这棵枝桠繁茂的枇杷树继续陪着85岁的朱奶奶。可以说,这棵树寄托了她一辈子的思念。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们都同意保留这棵有故事的树。考虑到出行和采光的问题,我们帮朱奶奶把枇杷树缩小了树池,适度整修了树冠。”清凉新村第二社区党总支书记阎珏汝说。
清凉新村的房龄有30多年。2022年该小区启动改造,改造71栋建筑,总改造面积18.3万平方米,以“组团连片、集散为整”的改造思路,联动社区商圈、道路、游园一体推进。
“我们改造的目标,就是不仅要让居民有更加舒适的生活,也要充分给予树木更好的生存空间。”阎珏汝说,在改造前,社区对小区里的树木都进行了统计,了解每一棵树的归属情况,尤其是私人种植的树,还要问清楚树的主人是希望保留还是想要移植到周边湿地公园。
她举例说,48栋保留了枇杷树、桂花树,58栋保留了橙子树和橘子树,67栋保留了柿子树和桂花树,65栋保留了雪松、香樟,49栋保留了木瓜海棠、杜仲树、核桃树……“居民对小区里的树都很有感情,小孩子爬过树,大人摘过果子。这些树木的树龄都在30年以上了,大树移植难度大,能保留的我们尽量都保留了。”
几十棵40多年的香樟树生机盎然,林荫道下的道路变成了彩虹路。“这条路是小区的人行道,考虑到树木的成长性,改造中对间距太近的树进行了小部分的移植。”阎珏汝说。
针对整个小区的绿化改造,茶山街道形成了系统的方案:对保留的树木进行修剪,对占用公共空间给居民带来不便的树木,在充分征求民意后进行移植,并且开辟了公共邻里花园,用来弥补绿化缺失。
现在,清二社区还有216棵树。居民们都说,小区里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看起来就像是居住在“森林”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