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记忆中的桥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记忆中的桥,形态各异,且记录着不一样的往事。

儿时随母亲去芙蓉刘家村外婆家,最难忘的是村前小河上木板架的小桥,走上去晃晃悠悠,母亲总是在边上不断地叮咛:当心,当心!恍然间,外婆离开我们已有30多年了,母亲离开也有15年啦。岁月蹉跎,每当独处静思之时,无尽的思念瞬间弥漫,泪水止不住模糊了双眼。

回想小小少年时家门口大河上的水泥预制拱桥,那算是村里最高最宽的一座桥了。盛夏时节,傍晚时分,这桥就是我和小伙伴们“掼冬瓜”(意即跳水)的绝佳之处。入夜后这桥还是乘风凉的好地方,村上能侃之人讲的诸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总能吸引一大帮小孩子倾听。

故乡村子的西北山坳有条人工开凿的山沟,那是为了让山北的洪水排泄至山南的大河之中而开凿。开凿的年代无从考究,但此处叫虎龙浜的地方,自我上小学时起就知道架设在上面的木桥叫“洋桥”,听父亲说过,这桥为日本人所造。上世纪40年代正是日军侵占苏南之时,我家祖屋被鬼子占用,地上还被挖坑生火取暖。这么说来此桥称作“洋桥”也就不足为怪了。以前桥两边饰有精美的栏杆,年久失修,至上世纪70年代,桥面铺设的木板破损已很严重。及至有一天傍晚,我婶婶赶着生产队的唯一一头水牛经过此桥,牛居然失足跌落几米深的沟底,挣扎几下即断了气。放学后正在附近割草的我听到叫喊声飞速赶去,当时婶婶蹲在水牛边上号啕大哭的情景我依稀记得。马上赶到的生产队长临时决定,外请解牛屠夫把牛剥皮后分割,队里每家每户都分到一点牛肉,我也是平生第一次品尝到了牛肉的滋味。

岁月匆匆,踏入青年时期的我考上南京的学校,终于有机会一睹南京长江大桥的雄姿,以往只能在生产队长家墙上贴的年画上看长江大桥的模样。后来从建造大桥的纪录片知道了大桥的建造过程,记忆较深的是大桥桥墩有篮球场那么大,潜水员身穿潜水服潜入江底勘察的情形也是历历在目。在宁学习生涯快结束时,到单位实习,有幸第一次乘车经过长江大桥,那时候觉得是多么的幸福啊!

年岁渐长,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为工作而奔波,走南闯北,经过了不知多少风格迥异的桥梁。也见证了沪上、长江、东海等地多座跨江跨海大桥的建设过程,目睹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最能吸引我的还是曾经工作之地金坛的几座古桥,即建于宋代的本善桥、庄城桥和观莲桥,还有就是自己所住地对面公园从古运河移建来的广济桥和飞虹桥,这些古桥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霜雨雪,依然静卧于江南的河道。十多年前,同事要回省城工作,与其相约,他端坐于本善桥头,我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他在此地工作的岁月留影。

回到常州工作以后,时常会去古运河边的东坡公园漫步。有天早上,走上广济桥头,看到两个晨练的老者在相互打招呼,其中一位老者叮嘱另一位说:现在生活真的好啊,要好好地活着。我在边上默默地想着,人们之间的沟通,实际上也是心中架设的桥梁,这桥梁是理解、是温情,更是包容。

阳光依然温暖,天空依然晴朗。让友善的人们共同搭建一座理解之桥吧,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