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收治3例“经济舱综合征”患者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常州新闻 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李青 刘歆韵) 近一周,市二院连续收治了3例“经济舱综合征”患者。
3位患者均为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病前从云南、盐城等地经过长途旅程抵达常州。因为年纪大了,到常后,家人怕老人累着,没敢让他们多活动,让他们休息,结果就出了意外。一位老人左腿迅速肿胀,就诊时已经比正常的右腿粗了两倍有余;另两位老人则突发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急诊监测血氧饱和度不到85%,远远低于95%—98%的正常值。
结合病史,医生们认为,这是非常典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表现。进一步检查证实,患者们的病变部位充满大量血栓,严重堵塞了血液流通,需要立即手术。
市二院血管外科主治医师陈小宇介绍,“经济舱综合征”就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形成有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经济舱通常座位狭窄,乘客活动严重受限,飞行旅程时间又比较长,经济舱的旅客往往最容易在行程后出现这类疾病,所以又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实际上,长时间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同样也会增加。
“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其实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一样。”陈小宇解释,“下肢距离心脏最远,如果长期不活动会使得血流缓慢,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堵在下肢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腿部肿胀;血栓脱落回流堵住肺动脉,就是肺栓塞,会导致患者猝死。”
经过紧急救治,3位患者血管内的血栓被顺利抽吸清理,效果立竿见影。呼吸困难的两位老人血氧饱和度即刻恢复正常。几小时后,另一位老人腿部的肿胀也几乎消失殆尽。因为都是微创手术,伤口细小,恢复起来也很快,一周内,3位老人均康复出院。
陈小宇提醒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活动过少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平日里要保持一定的活动量,不能老是待在家里。长途旅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睡眠,即使无法站起来活动,也要尽可能经常改变坐姿,进行一些原地可做的腿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