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宁线上的动力心脏”——震华电厂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编者按:
岁月峥嵘,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在一代代前辈开创的道路上接续奋斗,终于迎来建成发电100年的高光时刻。戚电人以勇于创新的超凡胆魄和行稳致远的踏实行动,使百年前的“震华”电厂发展成为现在的大型现代化清洁能源企业,开创了中国发电机制造并兼营电力的先河。自今天起,本报陆续刊发“戚电发电100年”系列报道,让广大读者一起了解100年发电征程中鲜为人知的奋斗故事。
□李慧 秋冰
1921年2月,震华制造电气机械总厂(简称震华电厂)成立,这是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力企业,创造了“中国电业发达之最大机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强瓜分世界,无暇东顾,给了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机遇,江南无锡、常州两地的工商业相继兴起,纺织、缫丝、面粉等行业尤为发达,除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在国内中小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但由于电力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动力电源之需要,且当时国内电气机械制造工业尚未形成,严重阻碍了电气事业的发展。
晚清举人杨廷栋,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成后归国,辛亥革命后,曾先后被选为临时参议院参议员、国会议员。他早先提出想在鱼米之乡创办电机制造工业,并与北洋政府沪杭铁路督办施肇曾等人赴德国考察,与西门子公司进行了洽谈。其实,西门子公司早就看上了常州戚墅堰这块风水宝地,设想建造一个远东最大的电机制造厂。可惜,时逢一战爆发,德国经济萧条,财力枯竭,迫于资金困难,这个“梦想”只能搁浅。后来,中方提出合资办厂,双方一拍即合。
1921年2月,震华制造电气机械总厂以股份有限公司名义向北洋政府交通部申请立案,注册资本250万银元,中方股权51%,西门子占股49%。双方还订立一项“特约”,规定“凡德国西门子总公司已发明及今后新发明之经验、商标等利益,允许本厂完全享受”,这被当时国内一些报刊赞许为“中国电业发达之最大机会”。
震华电厂正式开工,西门子公司负责设计,德国电气、机械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杨廷栋出任常务董事兼第一任厂长。
经过3年苦心营造,震华电厂装有两台3200千瓦西门子发电机组,总发电容量为6400千瓦,配套建成了戚常(戚墅堰至常州市区)、戚锡(戚墅堰至无锡)两条33千伏输电干线,并于1924年2月11日竣工发电,成为江苏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电厂,也是当时全国八大电厂之一,被誉为“沪宁线上的动力心脏”。据了解,33千伏输电线路是当时全国电压等级最高的输电线路,所有电力除供照明外,为周边地区城市工业用电提供动力。
震华电厂,即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前身。
图为当时新建成的震华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