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金融机构的核心使命,也是深化落实党中央“人民至上、金融为民”宗旨的生动实践。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自成立至今,始终坚持立足江南、服务三农、助力振兴。近年来,该行将自身特色和业务优势与乡村振兴的需求相结合,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并通过“党建领航 金融惠农”行动,建立政银挂职机制,持续开拓党建共建、政银合作新格局,推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建新功。
截至2023年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3445.44亿元,比年初增加397.01亿元,增幅13.02%。其中,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20.88亿元,比年初增加399.78亿元,增幅18.85%,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注入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创新+金融,“阳光贷”破解农户融资难题
“我家养的精品蟹,公蟹可达每只7两,母蟹可达每只5两,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但养蟹的辛苦,只有我们蟹农知道。这么多年我能坚持下来,多亏了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扶持。”张锡英如今在金坛经营着300多亩的蟹塘,回望这10来年的养蟹之路,她由衷感谢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一路陪着蟹农成长。
张锡英回忆,她刚开始养蟹遇到资金困难时,就是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帮她解了困。“刚起步时,我只经营了几十亩蟹塘。万事开头难,蟹塘的租金、饲料、水电、人工成本,哪哪都要钱。再加上彼时塘里的产品单一,除了螃蟹外,我也没有养殖其他可销售的副产品,流动资金相当紧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锡英开始和银行接触。“没想到对我这种小规模的蟹农,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儒林支行也愿意给我贷款,而且在手机上申请,几分钟20万元就到账了。”据张锡英介绍,靠着当地优质的自然资源和自身的辛勤努力,她经营规模越来越大,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的贷款也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加到了300万元。
张锡英只是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助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行不断适应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出台金融服务方案、设立专业服务机构、建立专门服务机制、制定专项支持政策,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农户收入不稳定、抵押物不足、担保方难找以及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等等因素是农户贷款的痛点。针对这些痛点,2021年4月起,该行重点推出“阳光信贷”提档升级工作,将其打造成服务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以数字化“整村授信”为着力点,对村民进行集中授信,只要征信记录过硬,无需提供抵押担保,农户们通过手机银行就能线上办理“阳光信贷”,真正连接起银行和老百姓之间的信用“快车道”,努力实现“绝大多数农户都有江南农商行授信”的目标。
截至2023年末,“阳光信贷”已覆盖全市521个行政村,为30.43万户家庭进行整村再评议,预授信金额达495.84亿元,户均授信16.29万元;新增用信体验户37.64万户,新增贷款余额67.62亿元。该行《“阳光贷”助农 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案例也在2023年人民网普惠金融优秀案例评选中获评“助力乡村振兴奖”。
党建+金融,双向挂职为乡村振兴融资融智
“老张,螃蟹卖得怎么样?手头的活络钱够用吗?”每当螃蟹丰收时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儒林支行的庄清下乡更勤快了,包括张锡英在内,庄清对儒林镇的许多螃蟹养殖户很熟悉。在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干部的眼中,服务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扎扎实实靠双腿跑出来。
2021年9月初,在江苏省联社的指导下,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协同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常州市农业农村局正式启动“党建领航 金融惠农”行动,旨在推动资金、服务、知识和金融产品下沉,找准金融行业助推强村富民的结合点,以融资融智并举的方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探索形成“党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庄清就是首批去乡镇挂职的金融惠农指导员之一,他几乎每天都要去乡镇跑一趟。他坦言:“农户都是靠天吃饭,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小。越是扎根基层,越是了解农民的不易,也更清晰地理解金融扶持‘三农’的必要性。”
2023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以“人民至上、金融为民”为宗旨,锚定“全域覆盖、全力推进、全面落实”目标,深化“党建+金融”挂职,涉及45个乡镇、街道和农村片区。173名基层干部和一线营销人员挺膺担当乡村振兴指导员、村委金融助力站站长、金融振兴助力员等多重“金融顾问”角色,其中46名支行行长发挥网点负责人角色作用,深入对接乡镇金融诉求,把脉金融服务契合点,拓宽政银合作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重点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支持融资项目140个、涉及签约金额55亿元,持续为乡村振兴积蓄发展动能。
同时,该行武进区、新北区两处试点通过双向挂职,已走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78个、个体工商户1767个、农户5124个,通过动态跟踪、对接进展进一步提高金融支农支小力度,深化金融服务质效;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点72个,实现对乡镇、村居的有效物理覆盖,针对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科学有效破题;召开各类金融对接会、政银企座谈会64场次,支持融资项目52个,涉及签约金额35亿元,政银企合力解决融资难题取得明显成效,让金融活水更好润泽实体经济。
此外,该行依托“党建+”机制,主动与农业农村局、人社局、供销总社等部委办局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创新采用聘任村振兴联络人、颁发普惠金融证书等良策妙招,联合行业商会、地方村委深入开展“百行进万企”“万企联万村”等系列活动,积极走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持续为乡村振兴积蓄发展动能。
科技+金融,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如何让金融服务惠及大众?新金融成为“急先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力支撑,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持续推动数字化银行能力建设,结合地域行情对信贷大集中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打造“云信贷”平台,形成“场景化、多渠道”的前台营销支撑,“线上化、标准化”的中台审批审查,“智能化、闭环式”的后台风险管控流水线作业,实现信贷流程标准化。
针对普惠、零售客户,该行以“无感授信+即刻用信”极致用户体验为目标,每年对“一起富阳光贷”进行100多项产品流程迭代优化,努力做到“简单流程、优质体验、智慧风控”,将其打造成常州广大农户的首选产品。
好的产品叠加好的体验,才能筑牢产品内核,客户才会重复使用。目前,客户仅需准备一张身份证,即可通过线上收集信息后获取授信,无须提交纸质材料;通过生物特征识别、电子签章技术等手段完成身份认证和在线合同签署,无须线下盖章;通过大数据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无须办理抵质押保证担保手续,大大简化客户操作流程、缩短客户等待时间,降低其融资难度和成本。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年,常州站在“GDP万亿之城”新起点上再出发,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也将迎来15周岁生日。征程万里,奋斗以成。2024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将继续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让更高效、更优质的普惠金融成果惠及更多城乡居民,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在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与作为,奋力谱写共同富裕的新蓝图。
策划 单福鑫 徐 杨
文字 徐 杨 马英俊 史 玥
图片 高 岷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