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破难题疏堵点 推动营商变“赢商”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8版:常州经开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刘懿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渴求高精尖人才,希望政府在人才招引方面给予帮助。” “我们除了传统主业,还拓展了新能源和智能装备板块,想把三个板块集中落地,需要怎么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场地无法满足需要,咋办?”

1月10日,在一场中小企业座谈会上,常州市翰琪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中小企业负责人成为“座上宾”,直截了当对全区各部门提出了诉求和建议。

会议刚结束,相关责任部门就迅速跟进,梳理出4类25条问题,一一跟进反馈,其中不少问题在当天就展开实地走访对接落实。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常州经开区扎实开展“三听三促”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行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为中小企业发展解决“急难愁盼”,联系走访重点企业230家,收集诉求127条,解决109条,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将主题教育成果变为实干实效,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运行平稳发展。

以“园区更新”带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绿意葱茏中,3000平方米中心景观湖旁,23栋厂房错落分布,周边有精品酒店和人才公寓——这个“藏”在花园中的产业园是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瞄准汽车电子、光电材料、新能源装备等赛道招引企业。

“无边界”的生产环境,带来与众不同的工作体验。灵动芯光是从事电力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已入园投产。“租赁了临湖的9号楼三、四层。这里环境好、视野开阔,顶层露台还可定制为员工休憩区。”灵动芯光项目负责人王晖说。

近两年来,常州经开区吹响园区更新“冲锋号”,集中优势资源打造23个产业园区,借“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的东风,以“敲门行动”开启园区更新工作,一体推进“出清”与“更新”,为“两山”理念的高效转化注入新动能。

为服务好园区建设,常州经开区组建园区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双责制和“一把手”负总责机制,对整治提升区域范围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召开89场协调会,全面厘清土地、企业、房屋、环境容量等现状,按“一园一档”“一企一档”登记造册。

通过党政领导班子“现场办公”、多部门联动“体检”等方式推进土地整理,实施空间、财税、金融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累计排查治理“危污乱散低”企业1008家,签约腾退企业及民房超234万平方米,新建高标准厂房165万平方米。

从散到聚、从小到大,园区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助推入园中小企业走向聚集、绿色、规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轨道行业的配套企业,常州恒鼎轨道科技有限公司从上海搬迁到了轨交园附近,“这里离产业链更近,企业的产值年增长约20%。”企业副总经理白艳说,按照正常的备料生产,约45天才能交付货物,而园区内一通电话就能配齐材料,将生产周期压缩至2—3天。

目前,东方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恒耐创智天地等率先投运,电子科创港、万洋众创城等项目快马加鞭,为承载优质项目、加快动能转换提供了充足空间。

以“全周期服务”护航重大项目建设

连日来,龙锦路南侧、兴东路西侧,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电机风机扩建项目正紧张施工。“在丁堰街道帮代办员的陪同下,一次性领取了项目开工所需的‘四证五书’,整个流程比以往节约了2个月,不用反复跑腿,开工快了很多。”项目负责人吴凯明说。

这是常州经开区着眼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开展“精诚办”帮代办服务的缩影。区行政审批局投资建设科科长章程介绍,今年以来,围绕各类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后的企业开办、项目开工、施工建设、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等阶段,常州经开区开展“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桩基先行”“联合验收”“竣备即发证”“服务进园区”等改革,组织了一支上下贯通的帮代办员队伍,为重点企业开展帮代办以及相关手续上门辅导,利用项目拿到不动产权证书前的准备时间,开展各行政审批事项的联合预审,将“等地期”变为“工作期”。

2023年,“精诚办”帮代办团队对全区33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展全过程服务,组织项目审批协调45次,累计对列入经开区年度重点建设计划的产业类项目开展集中帮代办247户次,9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8个项目实现“竣备即发证”。

以“链”上党建引领产业攀高向新

走进横林镇科创中心内的绿色家居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人们眼前一亮:设有绿色家居产业发展中心、绿色家居检验检测中心、家居地板材种标准产品样品中心等区域,供辖区内的家居企业享受党建指导、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人才引进等“一站式”服务。

“全镇有绿色家居终端企业500多家、配套企业近200家。为推动产业发展,常州经开区成立了绿色家居产业链党委。”横林镇组织委员金丽娟介绍,依托绿色家居产业链,横林科创中心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成立国家级绿色家居检验检测实验室;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指导下,参与各类产品行业标准制定;加强与发改、工信、科技、金融、税务等部门沟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与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创新中心;有序推进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流程服务股改上市,推进企业“北交所进军计划”。

“实施‘红链赋能’工程,就是要实现组织堡垒建在‘链’上、服务保障抓在‘链’上、协同发展融在‘链’上,以产业链党建推动产业奋进。”常州经开区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陈君说。

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推动产业加速跑:2023年绿色家居产业集群规模超过25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5.3亿元。目前,常州经开区还以园区更新为抓手,统筹规划崔桥片区原有10余个老旧工业集聚点,建设900余亩绿色家居产业园,放大“直播+”优势,驱动产业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