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奕欣 实习生 黄子樱
通 讯 员 马佳玥 陈洋
“明年要开一家新店!”31岁的汤晔是听障人士,去年他在区残联帮助下实现了开咖啡店的梦想,还享受到了自主创业补贴政策。1月28日他告诉记者,新的一年又有了新目标。
记者了解到,在常州经开区,许多公益助残项目正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为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打造多元平台,越来越多残疾人用劳动创造价值、实现自我,惠残、助残工作托起了“稳稳的幸福”。就在本月,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局和区残联共同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残疾人招聘会,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人,区残联广泛开展“入户访视”专项行动,7名残疾人在帮扶下实现就业。
一场培训敲开就业大门
“这边养了一些鸡鸭鹅,工具房后面圈了一块出来养羊,笼子里还有3只兔子。”家住遥观镇湖头村的王刚开启了自己的养殖新事业。王刚小的时候神经受到损伤,腿脚不便,平时生活比较困难。
去年7月,江苏省残联举办了一期水产养殖培训,王刚主动报名。培训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也开拓了他的思路,他开始探索水产养殖,但家周围没有合适的水域,用鱼缸培育鱼苗又失败了,王刚的创业尝试遭受了挫折。
这时,王刚想到邻居之前养过一些家禽,他转变思路,目光从“水里游的”转向了“地上跑的”。他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养殖知识,又去了解产品销路,最后选定常见种类的家禽、山羊、兔子作为自己的养殖产品。
“买了一只母羊,现在它已经生了4只小羊羔。我准备把羊圈加大一点,再多养几只,后面如果销路好,就去村委申请一块地扩大养殖规模,再请几个专业技术人员来帮忙。”对未来,王刚充满信心。
近两年来,常州经开区残联积极开展多元化就业培训:依托常州经开区人力资源市场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依托“残疾人之家”举办烘焙、揉接、纺织综丝等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选手参加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讲演比赛……除此之外,区残联还帮助残疾人链接省级、市级培训资源,促进残疾人在农业生产、电商运营等方面实现就业创业。
自食其力让未来充满希望
家住潞城花苑的郑女士在电缆厂做后勤,因为视神经萎缩,看东西不太清楚。她有个美好梦想:把健康的有机菜品分享给更多人。
她跟关系要好的同事陈女士一拍即合,采取微信群预订形式,根据预订数量从供货商那里拿菜,收取10%比例的配送费,将菜品分类后配送到附近几个小区门卫室,方便小区居民吃上新鲜健康的放心菜。
“我们一开始把菜放在小区门口,但会挡住道路,下雨天也不方便,就想开一家农产品店进行中转。区残联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性创业资金补贴,还帮助我们解读创业政策、办理经营执照。通过这个农产品店,也能获得收入贴补家用。”郑女士介绍,店面租赁满半年后,她还可以申请场地及租金补贴,减轻店租压力。
“终于凭一技之长,更有尊严地生活。”汤晔说。从2022年的三堡街后备厢集市摆摊到2023年宋剑湖科技产业园的“无声咖啡店”,他的梦想落地生根。除了咖啡店,汤晔还和弟弟汤浩一起经营了一家炸鸡店,目前营业状况良好,收入稳定。
据悉,常州经开区残联落实一次性自主创业补贴、场地及租金补贴政策,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参与就业创业。去年为3名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发放补贴4.9万元。
精准帮扶打通无障碍入职路
“我们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大概有130名残疾员工。”江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吴伯欣介绍,江南实业逢年过节都会走访残疾员工家庭开展慰问活动。
员工高强左手高位截肢,加入江南实业后,在仓库当管理员,只能一只手操作电脑的他为了不耽误进度,每天加班练习,如今开展工作驾轻就熟。后来,他晋升为物资班长,在常州安家落户。“企业为我提供适合的岗位,我非常珍惜,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我实现了自我价值,感受到幸福和成就。”高强表示。
吴伯欣说,集团每年跟区残联沟通,预留合适岗位,对接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一些残疾员工已经胜任电气操作工、能介操作工、生产辅助操作工、环卫工、仓管员。
常州市中淘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是电商企业,作为常州经开区首个省级“美丽工坊”示范点,为残疾妇女开展就业技巧培训,开展掐丝珐琅画制作、手工香皂制作和DIY爱心烘焙等生产。产品通过中陶家居搭建的线上平台售卖,帮助残疾群体增收。在公司资深主播教授下,多位残疾妇女开通直播账号,在平台上分享残疾人之家的日常工作、生活等内容。
今年,常州经开区残联还将通过大数据梳理残疾人就业需求,开展“人岗匹配”培训、“精准送岗”就业指导工作,实现辅助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