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16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曹忠明在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市法院在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守护群众高品质生活、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建设高素质法院队伍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期“法苑”专版推出“常州法院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大关键词”向市民报告。
服务新能源之都建设
2023年1月,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吹响了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冲锋号角,常州中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于次月出台《关于为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的意见》,为全面提升新能源产业能级部署提供精准司法服务。深入调研居民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关于居民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法律问题的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依法审理协调、调研分析新能源企业涉诉纠纷,对全市重点新能源企业开展“把脉问诊”法治体检,出具个性化报告单105份,提升司法贡献度。积极引导亨通海缆和安靠智电以和解促合作,助推两家超高压输电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到双赢共赢最佳效果。指导永迈循环科技、华光电缆等企业高效重整,实现保资质、稳民生,助力锂电池、清洁能源等配套产业补链强链。参加“中国仲裁周”常州专场活动——商事仲裁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研讨会,积极回应新能源之都建设中企业的需求点和关切点。两级法院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经验做法被《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转载。
诉讼保
“诉讼保”业务是常州法院全国首创的一项司法实践创新举措,由银行提前为优质企业向法院出具担保额度确认书提供预先担保,当该企业因民商事诉讼或仲裁被申请财产保全时,银行为该企业出具保函,法院以银行已提供担保为由不对该企业采取保全措施。该业务通过和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评估企业经营、信用状况以及控制风险的能力,为优质企业预先提供担保,不仅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法官的“是否必须采取保全”的标准问题,还杜绝了小额诉讼保全和恶意诉讼保全对优质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同时也为债权人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金融机构也由此进一步拓展了业务,形成四方共赢的局面。2022年9月溧阳法院与中国银行溧阳支行签约推出“诉讼保”,取得良好效果;2023年2月,常州中院与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签约,“诉讼保”在全市推开。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3家企业办理了“诉讼保”,被授予担保总额度达2.76亿余元;全市法院共落实“诉讼保”业务22笔,免于保全财产总额达5550万余元,“诉讼保”作为“法院系统唯一”入选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能“破”善“立”
常州中院自2022年设立破产审判庭以来,充分发挥破产制度市场救治和出清功能,着力提升破产审判质效和各项机制建设成效,让危困企业有机会新生、有通道退出。2023年,20家危困企业经重整获得新生,449家僵尸企业高效出清,化解不良债权356亿余元,上缴税收1.8亿余元,盘活土地房产近380万平方米,安置职工1893人。江苏省建工系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有序推进,已申报债权177亿余元。鲁工建设、荣凯科技公司重整案例入选江苏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在常州政务网搭建破产管理人信息查询平台和企业破产招商引资平台,拓宽战略投资人招募渠道。首次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破产案件管理人,通过吸引外地优秀管理人队伍参与竞争选任,以“鲶鱼效应”有效带动常州本地管理人业务能力提升。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度为抓手,积极开展对下指导和安全处置专项巡查,由此涌现出金隆益群医用卫生材料公司、锦园生态养老中心、世鑫化工、力昊化学、清红化工等一系列安全处置效果好的典型案例,相关工作经验被省高院信息简报、常州市委快报刊发。
保护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3年,常州法院坚持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理常州首例涉及驰名商标认定案件,有力维护小米、贵州茅台等知名企业合法权益,华为公司专门致信感谢。与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深化执法司法协作机制,打造调裁审集约式处理模式,高效化解专利侵权纠纷,共同助力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发布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和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并在常州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进大会上发布年度知识产权十大案例,集中展现司法机关参与综合治理、协同保护创新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公检法联合开展保护商业秘密综合治理,支持检察机关对销售假冒矿用通讯设备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最大程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举办江苏法官知识产权“智峰论坛”,提升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相关案件审判质量。常州中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知识产权审判庭)获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生态系统司法保护
常州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用心用力用情做好生态系统司法保护工作。参与审理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让投放外来鲶鱼违法者为修复长荡湖生态环境“买单”,坚决制止“放生”乱象。助力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长江沿岸埃菲天鸿化学公司高效重整,实现企业重生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积极应对因落后产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依法处置化工企业遗留危化品、污水,全力修复土壤,助推沿江岸线“绿色蝶变”。参与化解一批“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引发的涉农纠纷,助力前黄镇新产业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在上黄镇人民政府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为鼎强、宝钻公司引入投资8500万元,207户债权人实现了债权,565万元职工工资全额清偿,165亩土地得到有效盘活,切实化解了两公司长达10年的环境污染、群体信访等矛盾问题,实现债权人、企业职工利益最大化和产业转型绿色化的有机统一。
小案件大民生
常州法院秉持“小案件大民生”理念,聚焦消费、出行、就业、教育等民生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牵头建立食品、药品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妥善审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消费者权益纠纷。“车商隐瞒事实出售事故二手车案”判决退一赔三,央视新闻直播间、法治在线栏目相继报道。联合职能部门建立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和讨薪支持起诉工作协调配合机制,连续5年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追回“血汗钱”7600余万元。武进法院牵头建立的“劳动人事争议四方联合调处中心”获评全国工作突出基层调解组织,服务保障人才“三安”工程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强化“一老一少”权益保护,发布“幸福港湾”家庭教育实施细则,创设“蓝黄橙红”分级家庭教育指导机制,擦亮“常伴青春法护家园”工作品牌。联合15个部门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法治教育联盟,将“花落花开”打造成关爱未成年人金字招牌。二案例入选江苏法院老年人民事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一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三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
联合打击拒执犯罪
常州法院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法牵头、法院主导、多方参与”的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格局,推动由法院单打独斗向各相关职能部门“集成作战”的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公检法司联合会签《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案件指引(试行)》,统一拒执犯罪的定罪标准和移送程序,构建公检法办理拒执犯罪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实现侦诉判无缝对接。以数字化为引领,借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打造“执行+网格”APP,将乡镇协同单位全部纳入打击拒执犯罪一张网;强化警法联动协作,今年以来向公安机关发出近50份协助执行通知书;充分利用搜查手段,及时发现被执行人利用微信、支付宝转移支付财产的行为,并作出相应处罚。2023年,全市政法机关持续开展联合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全市法院共移送涉嫌拒执犯罪线索189件193人,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37件,检察机关以情节轻微不起诉8件8人,法院判决79件80人,发布典型案例10件,“协助实施拒执犯罪 构成拒执共犯”案例入选江苏法院打击拒执犯罪典型案例。
“优+”诉讼服务
常州法院锚定“一流服务、一流形象、一流队伍、一流管理”目标,全面推行“优+”诉讼服务,健全全过程诉讼引导、全流程立案指导、全方位反馈评价工作机制,以科技提升一站式诉讼服务效能,尽最大努力减轻群众诉累。持续深化“家门口式”诉讼服务,“龙城e诉中心”功能不断优化完善,全市已设立28家,累计提供各类在线诉讼服务2800多次,首次入选《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获评2021-2023年度江苏省法治建设创新项目。深化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建设,网上立案1.8万次,在线调解开庭5.2万件,电子首次送达成功率上升至74.1%,“指尖诉讼、网上解纷”的便利持续彰显,诉讼服务更加普惠可及。开通全市法院执行服务热线,执行事项一号通办,人工接听2473件次,联系法官率、事项回复率100%,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面启用电子票据系统,扩大电子送达范围,当事人在线即可查看缴费票据和诉讼文书,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诉源治理
常州法院坚持能动司法,聚焦“抓前端、治未病”,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纵深推进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工作走好走实。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全市法院相继入驻。诉前化解商事纠纷2.9万件,分流率51%。加大商会商事调解培育培优力度,牵头实施商会调解“1+7+N”常州模式,聘请44家特邀调解组织和133位特邀调解员,获评江苏省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实践典型。在金坛法院成立全区多元解纷中心,2000余件纠纷诉前化解。钟楼首创的基层解纷阵地“法星民情工作室”获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调研肯定。推进“季札善治”工程,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立足辖区产业特色主动靠前服务,孟河、横山桥法庭与乡镇商会、郑陆法庭与干燥设备行业协会,邹区法庭与灯具城等创建共建共治新模式,嘉泽法庭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深化信源治理,制定院庭长接访工作办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177件次,涉法涉诉信访量同比下降30%。扎实推进“有信必复”工作,市中院批办院长来信395件,回复率100%,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数字法院
常州法院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要求,聚焦案件立、审、执全过程,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司法需求为目标,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网点——“龙城e诉中心”,通过对接法院审判执行系统、电子卷宗系统、语音转写系统、庭审直播系统、缴费系统,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便民诉讼服务系统;推行5G移动办公办案终端,集成诉服、审判、执行、办公四大功能,实现高度智能、上下贯通、横向协同、泛在接入的智慧移动办案办公体验;打造全市安全运营中心,从各个维度进行安全运营数据统计分析,提升安全建设体系效能,切实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建设金融多元解纷中心一体化解纷平台,对接互联网调解平台、法院内网办案系统和执行系统,打通小额金融类纠纷全流程解决通路。常州中院参与建设区块链全景赋能平台,被最高法院评为人民法院科技成果二等奖,5G移动法院、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分获全省法院第一届“未来杯”智慧法院创新事例一、二等奖,3项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亮相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