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购买力的时间价值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4版:常州金融       上一篇    下一篇

很多人都听过“购买力”这一概念,它的本意是指同样一笔钱,在不同的地方能买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以前写过好几篇关于地理套利的文章,在不同的空间移动穿梭,人们会惊叹一个标准化生产的麦当劳汉堡,或一杯星巴克在不同地方的价差是如此悬殊。这意味着,拿着相对较高的收入,去那些物价低廉的城市生活,可以提升自己购买力和生活品质。

去年以来,很多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的租金都在下滑。这是不是和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发现这一“购买力”地理套利的诀窍有关?当大洋彼岸的硅谷、华尔街的高薪大厂宣布全员永久性远程办公后,旧金山和纽约的房租价格应声下跌。国外居住的网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吐槽:正是因为美国过来的数字游民,推高了如里斯本等欧洲城市的房价。而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购买力不仅和地理位置有关,还和时间高度相关。譬如,同一家酒店,旺季的房价可能是淡季的2-3倍。

而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同样存在收入、开支的时间差。譬如,中青年时收入呈上涨曲线,中老年时收入呈下跌曲线。但人在年轻时,往往消费欲望强烈。近年来流行的松弛感,不过是一种看过吃过的无聊罢了。就像一些人所说的,到哪玩都是换个地方睡觉。只是,除了极少数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大多数人刚拥有一丝松弛感时,差不多也人到中年,进入一个吃也吃不下、玩也玩不动的尴尬期。

针对收入与消费欲望的剪刀差现象,有经济学家提出,能否打个时间差,将未来的高收入挪到年轻时的低收入期提前消费,熨平一生的收支呢?弗兰科·莫迪利安尼便是首位提出储蓄生命周期假设理论的经济学家。上世纪50年代,弗兰科与美国经济学家布伦伯格(Richard Brumderg)、艾伯特·安多(Albert Ando)共同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一假说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人的消费是为了一生效用的最大化。换言之,此假说关注的是人们怎样管理一生的支出与储蓄,才能做到“财尽其用”。引入一个会计学的概念,即将某些丰年的收入“摊匀”至“荒年”,以达到“消费平滑”的效果。随着这一假设在家庭和企业储蓄的广泛应用,1985年,弗兰科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天才作家张爱玲的名言之一是“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天才到底是天才,张爱玲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预测到了年老之后欲望的减退和身体机能的下降。年轻时的张爱玲非常喜欢华服美食等生活享受,也多次写入文中,但她的晚年生活却非常简朴,最后终老于洛杉矶的小公寓。然而,市面上的公开资料证明,晚年张爱玲的经济水平并不差,至少有“270万港币的存款和所有作品的版权,全部留给了朋友宋淇夫妇”。

我们常常认为,现金会贬值,殊不知,购买力也会贬值,且贬值得快得多得多。张爱玲年轻时对打扮、购物等消遣很感兴趣。同时代文人周瘦鹃回忆初见张爱玲时的情形:“1943年吧,只见她穿着一袭鹅黄色半臂旗袍,身材高挑,娉娉婷婷,梳着40年代上海最时兴的爱司头。”但随着年岁渐长,张爱玲的物欲越来越淡泊,最后连亲妈的古董遗产都不想继承了,常年深居简出。对于普通人来说,同样如此:小时候,吃一块进口巧克力,玩10分钟电动碰碰车就能开心大半天,所费的金钱屈指可数,等二十出头时,则会追求大牌、米其林餐厅等高消费体验,而退休以后,假设仍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又有多少人还会对开一辆跑车、去一趟迪士尼心动不已呢?

不为遥远的将来,苛待自己的现在,也是一个提升购买力的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