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为要,答好高效能治理“必答题”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徐蕾 邵春燕
高效能治理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基础,须于细微处见态度、见功夫、见精神。
2023年以来,新北区罗溪镇创新行政审批集成服务改革,从“微”入手、向“小”发力,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切实发挥社区基层“网格+”凝聚合力,畅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
“一件事”改革,激发高效能
“当天提交当天拿证,方便!”市民刘女士打算在镇上开一家店,在罗溪镇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全科社工”窗口申报时,只提供一套资料、向一个窗口一次申请。
开家小店、给新生儿办理出生证、大学毕业生落户……罗溪镇从“一件事”出发,将涉及多个部门的“单项事”整合并联,推出11项主题集成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办成4500多件,对比改革前,平均办理时限由15天减少到1天,平均跑动次数由至少5次减少到1次。
除流程“打包”、环节“瘦身”,罗溪镇还梳理出42项高频延时服务事项清单,推出“周六不打烊”政务服务和“7×24小时”自助服务,解决了企业和群众“上班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问题。同时,升级打造龙珠山村便民服务站等“畅通办”示范点,推出“扶残助困一件事”网格员帮代办服务,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等12项贴心服务。
罗溪镇还积极走上数字“快车道”,为办事企业、办事群众提供从视频咨询、视频勘察到视频办理的云端视频办“一条龙”服务,进一步释放“零跑动”的改革红利。2023年6月,罗溪成为新北区首家零星工程项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乡镇,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眼下,罗溪镇还在积极筹建综合服务旗舰店、网办微信端平台,进一步提升“溪星事 悉心办”服务品牌。
“三治融合”,构建立体化体系
如果说“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只跑一趟路”是以实干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那么,“三治融合”就是罗溪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探索。
溪南社区朱店村的老李,喜欢到处搜罗“老宝贝”,影响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村民谢红宇自告奋勇去做劝导工作,摆事实、讲道理,最终让老李主动清理了房前屋后的杂物。
溪南社区于2015年组建,下辖两个安置小区、两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万多人。近年来,社区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把“众口难调”变成“众望所归”。社区推出百姓议事、乡贤参事等自治机制,激活基层治理“细胞”。同时,围绕基层治理重难点,因地制宜打造升级版的《村规民约》,结合“门前微积分”制度,构建以奖代罚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
近年来,罗溪镇还积极探索推行“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模式,拓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新路径。选用老党员、老干部、老乡贤,打造“一村一批老娘舅”“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草根法律队伍和专业团队,多元化解基层治理难题。
一“网”情深,畅通服务末梢
“团结路主路上有两处窨井盖破损,需更换”“团结新村有老人走失,家属很着急,请迅速前往了解情况”……每天一早,一条条信息从汤庄桥社区网格化联动工作群里弹出。这些,都是网格员在巡查走访中掌握的第一手情况。
“无论基层治理还是企业服务,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才能科学施策、对症下药。”社区党总支书记朱卫国介绍,作为“村转居”社区,汤庄桥社区面积2.1平方公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超400家。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完善“社区民警+社区协管员+网格长+网格员+网格志愿者+职能工作员+社会志愿者”的微网格治理体系。网格员走街串巷,排查、上报网格内的治安、环保等情况,原来的治理瓶颈成为治理优势。
汤庄桥社区党支部还与罗溪派出所党支部共建,开发警网融合平台,实现群众“一键呼叫”,综合指挥室快速调度。在安全应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等专项和重点工作中,微网格员快速响应并迅速集结,发挥出“末梢探头”作用。
富民安民相得益彰,是社会治理水平的最好“注解”。罗溪镇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方向,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着力点,幸福梦逐渐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