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佳 虞新伟
获评2项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验收;成为全国首批高标准通过两个国家级创建的县市区……2023年,天宁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近年来,天宁教育立足新时代教育教学需要,主动作为、深耕内涵,持续推动“8610”教育发展工程,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全区义务教育水平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阔步迈进。
全面推进集团办学,办好每一所学校
经过2年多建设,2023年9月,常州市清凉小学正式投用。原址扩建的新校建筑面积由原来的5300平方米扩展至21000平方米,新增学位540个。
实现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是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自“十三五”以来,该区投入30.1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24个,新增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目前,地处中心城区的33所学校均已竣工投用,老城区的中小学基本完成了校舍的迭代更新,良好的校园环境、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为天宁教育的总体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硬件“高配”,软件也要提升。天宁区自2008年起,于全市率先启动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十余年来,通过1.0版的“合”——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和2.0版的“分”——组建新的集团带动周边学校快速成长,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生态。区域内7所集团领衔学校全部获评常州市集团化办学先进集体,14所集团成员学校均创成常州市新优质学校。
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天宁区加强对外合作,积极与市属名校、省属高校、大院大所的合作,不断引进优质资源;强化内部治理,进一步打破城乡壁垒、校际壁垒、管理壁垒,进一步缩小校际差异,双管齐下促进全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全面深化项目研究,创好每一项品牌
天宁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新基础”“全课程”“新教学”等一批理念先进、实践有效、成果丰硕的教育品牌项目在天宁扎根、推广,研究成果获得全省推介。
近年来,天宁区教育局不断拓展内涵项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内涵项目培育机制,采用全区遴选、全程跟踪、全面提升的方式,开展“三全项目”培育工程,加强对实践成果的提炼和运用,有针对性地提高内涵项目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多年来,天宁教育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实践探索,硕果累累。目前,天宁教育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市教学成果奖12项、省市前瞻项目47项、省市品格提升项目38项、省课程基地5个、省特殊教育发展项目(提升工程)6个、市高品质项目26项,整体水平在全省、全市均位列第一方阵。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突出是学校主动发展的结果。区域内各校制定实施“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深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天宁区教育局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激发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螺旋式上升。连续10年开展“美在天宁”校长办学思想展评,总结和推广实践成果、创新做法,进一步丰富区域教育内涵,整体提升全区教育品质。目前,全区中小学主动发展项目覆盖率100%,呈现“个个有项目,校校都精彩”的良好局面。
全面打造师资高地,培好每一个教师
强国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天宁区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该区出台《天宁区教育系统人才招引工作实施办法》,通过优才计划、公开招聘等方式向高校、社会招聘高层次教育人才等优质师资,五年来补充义务教育教师840人。
强师提质通过强培育实现。2023年3月,天宁区教育局创新实施“天宁区‘教育实践家’培育项目”,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打造天宁教育管理人才高地。培育项目将历时3年,通过蓄能提升、提速发展和凝练辐射三个阶段,实现从“实践者”到“实践家”,为办好每一所有特色、有品质、有影响的学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天宁样板。此外,全区还推进“STEP”进阶式师资队伍“333”培养工程,持续加大教师轮岗交流,2023年全区共205名教师轮岗交流。
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天宁区教育局设立人才专项奖励、拨付专项保障资金、社会资助成立树人教育发展基金,支持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建设,激励教师成长。
五年来,共有24个学科197名教师在省、市级基本功、评优课获奖。目前该区有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人、省市四有好教师团队7个、省特级教师8人、正高级教师9人、市学科带头人167人、市骨干教师256人,骨干教师占比33.27%,骨干教师达标率100%。
全面实施五育融合,育好每一名学生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好每一名学生”是天宁教育人的初心和追求。该区聚焦“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中心任务,创新五育融合的思路和方法,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3年,“天宁星课堂”升级版——“百千万初心育宁”天宁教育党建品牌正式推出。百名宣讲进校园、千名党员争先锋、万名少儿传薪火,创建“1+N”校社合作党建工作新阵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充分共享校内外党建育人资源,构筑“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据了解,区域带动实施的五育项目还有“关心为核”的思政育人项目、“素养导向”的智慧+新教学改革项目、“指向人格发展”的联合育人等。该区是全市唯一的思政、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改革均入围省级项目的区域。
深入推进五育评价。全区每年开展“思政育人特色学校”“深化体育改革实验学校”“艺术特色学校”“劳动教育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系列评选,以评促建,以评促优,涌现出一大批在省内外具有鲜明特质和广泛影响的特色学校。小学德育工作出版专著获得全国推广,足球、体操、乒乓球、篮球等多个体育项目均获得全省冠军,合唱、器乐、舞蹈、书法等艺术项目均在全市名列前茅。8个省市级中小学体育市队校办落户天宁,占比全市第一。
以校际联动、学科融合的方式形成“五育融合”的区域实践,“天宁毅行”“最美毕业季”“北斗七星”“幼小衔接”等成为区域五育品牌活动,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