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让非遗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市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谢维娜 周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流淌的文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委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期多年来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播、弘扬。

陈期介绍,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截至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代表性非遗项目190个,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公布的人类非遗项目1个、国家级14个、省级92个;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人、省级48人、市级351人。

“2021年国家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鼓励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等要求后,我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行动,在部分学校引进了小热昏、常州吟诵、常州烙画等优秀非遗项目,建立非遗兴趣班、兴趣基地,让学生们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掌握非遗技能。依托校园浸润,非遗的生命力和创新性均得到增强。”陈期表示。

陈期建议,着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常州应积极做好“非遗+”文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节日、文旅相融合。比如,开展贯穿全年的非遗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采取研学游的形式邀请小朋友和家长体验非遗,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唤醒他们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进行非遗展示,让常州传统美食、非遗作品、匠人文创同台亮相,书写“非遗+市集”的热闹与情怀。

“在文化、教育、文旅市场的对接中,人们可以更好地用生活唤醒非遗、用非遗点亮生活。”陈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