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万里进藏风雪路
日期:01-16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芮伟芬 马军
1月4日至6日,带着全国双拥模范城500多万市民的殷殷嘱托,我市“城连共建”慰问组不惧风雨、万里奔赴,与驻藏山南市某部签订“城连共建”“党建合作”协议,给边防官兵送上龙城百姓的温暖与关怀。
“城连共建”慰问组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贵生带队,一行共6人。1月4日中午11时20分,慰问组赶到西藏林芝市米林机场,来不及休整,匆匆装上拥军物资,就踏上了被称为世界上风景最美、平均海拔最高、道路最险、路况极差、环境最恶劣的219国道。
司机“大师兄”是当地的“老把式”,常年奔波在这条线上,与大家有说有笑,让大家暂时忘记了塌方、泥石流、道路结冰、大雪封山、高原反应等不确定因素。慰问组成员大部分是第一次进藏,大家激动而兴奋,期待着天黑前能抵达目的地。
下午3时05分,慰问组抵达山南市某边防检查站,却被告知,前面大雪封山,无法通行,必须原路返回到前面一个县住下来,等待明天的路况通知。犹疑之间,从山上下来一辆挂着鄂A牌照、装着4条防滑链的四轮驱动越野车,司机告诉大家,山上的雪已有1米多厚,上去太危险了。这无疑是当头一棒!进退两难之间,“大师兄”提出可以绕过大山,但至少需要绕行400多公里,当天绝无可能到达。
窗外是陡坡和悬崖,后方是不规则的盘山路……面对挑战,大家选择继续前行。为节约时间,没人敢喝水,希望趁着天亮能尽快赶到下一个可以住下来的县城。
晚上8时许,大山里彻底黑了下来,气温骤降至-15℃。雪花飘落,地上一片白茫茫,车速降至每小时30公里,“大师兄”频频急刹,每一次,每个人都不自觉地用脚后跟“踩刹车”,将安全带紧了又紧。
海拔4800多米的雪域高原,车辆孤独地缓缓行进,小组成员出现了高原反应,胸闷、头痛、呕吐……大家第一次切身感受到“高海拔”一词的含义,对驻守在这人迹罕至、条件艰苦的高海拔地区的子弟兵更加敬畏。
晚11时48分,在经过整整12个小时的雪路颠簸后,一座边防小城终于出现在眼前。
5日一早5时许,部队联络员发来消息,山里下大雪了,请在中午光照好、雪融化的时候进山,并一再关照要注意安全。
考虑到离部队还有近6个小时的车程,大家决定早一点出发。可刚上车,就有3位队员实在扛不住吸起了氧。大家相互鼓励,车子再一次驶入一片白茫茫中。
一路上,不时有小石头从悬崖掉落、牦牛群从国道边冲出,还有刹不住直冲下来的大货车擦肩而过……
经过7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5日下午2时37分,慰问组终于抵达驻藏山南市某部。山谷里的寒风吹得人脑壳钻心地疼,但部队里红旗飘扬、军歌嘹亮,哨兵巍巍挺拔,令人肃然起敬。
慰问组送上慰问品,向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问候。“扎西德勒!”部队领导向慰问组献上洁白的哈达。
慰问组与部队代表召开双拥工作座谈交流会,详细了解官兵学习、训练、生活等基本情况以及“急难愁盼”,一一登记在册,并签订“城连共建”“党建合作”协议。部队代表激动地表示,感谢慰问组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送来关心与问候,让所有官兵感受到了常州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的深情厚谊。部队虽然缺氧、缺水、缺条件,但绝不缺精神;虽然风大、雪猛、辐射强,但战士们意志更强,为国守边,请人民放心!
1月6日上午10时,慰问组的车辆缓缓驶出营区。回望风雪路,又一队战士开始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