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那时花开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3版:文笔塔 文艺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不知道

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穿过闹市区的霓虹,拐上了运河边的那条小路——老房子小区的后门,恰在这小路的丁字路口。华灯初上,行人匆匆。搬离老房子已经九年了,其实很少有机会再故地重游。可是数日后,她即将交付买受人,不会再归属于我。傍晚无事,忽然想到曾居住过10多年的地方再走走看看,触摸一下尘封的往日时光。

进小区后门右拐,人车并行道不远处的左侧,是绿荫掩映下的幼稚园,20年前,孩子就在这座幼稚园里度过了童年时光。朦胧的夜色中,院子里的滑滑梯和各类活动设施依然色彩缤纷,仿佛时间从未从这里溜走。依稀记得下大雪的冬天带他到楼下堆雪人,他冻得通红的小脸;还有早晨送他去上小学,我们一起工具与手并用、将奶油蛋糕一般的车子从冻得硬硬的雪里艰难“刨出”的情景。

搬到这里时是2000年初。我那时对老房子是由衷地喜爱,虽然她位于小高层顶楼,没有电梯,每天六层楼爬上爬下,可是年轻的我,却只因为附送的2米2的舒适阁楼,还有那足有50多平方米、可以仰望星空的大露台,就兴高采烈地忽略了她所有的不足。只是……记忆深处反复寻觅,似乎也并没有捕捉到多少看星星的印象——是的,那时的我,鲜少有看星星的闲情逸致……我所有的时间,几乎都被各类纷繁复杂的琐事填得满满当当。更准确地说,其时我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短期内迅猛增长的案源(以各类纷繁复杂、曲折离奇的小案子为主)与日益捉襟见肘的时间之间的矛盾。坦白地讲,现在回想起来,还蛮怀念那些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或泥土气息的案件的。自己目前为数不多的专业知识乃至生活常识,很多都来源于这些小案子(比如曾代理过一起涉及莲藕的产品质量纠纷,上过《常州日报》,通过那个案件,我才第一次了解并亲眼目睹:藕并非像通常植物的根茎一样是竖着长的,而是横着长的)。只是,当年的我,为了调和这对矛盾,却曾绞尽脑汁、见缝插针,用尽了一切聪明才智,却仍难免磕磕绊绊、左支右绌。

曾记得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随着时间推移,越发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奇妙所在。老房子拥有50多平的宽敞露台,这本是我当初由衷喜爱她的关键原因;而在乔迁新居之初,的确也曾大盆小盆地添置过不少花草绿植,记得有米兰、迎春、茉莉、六月雪、巴西木、杜鹃等不少品种,露台上一时花团锦簇、草木葱茏。只是好景不长,那时整天如陀螺般忙碌的我,经常踏着夜色而归,爬上六楼后常感疲惫,唯愿尽快躺平,如浇花赏月之类的风雅之事当然能省则省。久而久之,露台上的花草越来越少,最后只留下一株生命力强劲的迎春花,完全靠着自然界的阳光雨露,带来初春半季的金色灿烂。而其余时节的露台,则是空旷而安静的。透过落地移门的玻璃,偶尔会看到飞累的小鸟停歇在栏杆边,啾啾地鸣叫着,歪着头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缺少食物的地方。除了硕果仅存的迎春之外,露台上还有一盆花草早已枯萎,只是花盆尚未来得及撤去。不知何时在边上(并非花盆的中心位置)冒出了一簇不知名的野草,纤弱的枝条,狭长嫩绿的叶片,渐渐地越长越高,变成了亭亭的修长的一支,叶片颜色也慢慢变成了深绿。——当然,这些大多是我去露台晾衣服时偶尔瞥见的。我并没打算、事实上也无时间再去种些别的什么,所以也从未曾理会过这株不知名的野生植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就这么自由地、无人照管地生长着。

某个初夏的傍晚,去露台晾完衣服之后,随意做了几下伸展运动。转身之间,那株野生植物的枝头似乎有一抹粉色映入我眼帘。蹲下细看,我的呼吸几乎都要停止了,居然,是一支初绽放的花朵,约有小碗大,六片花瓣,纯白中透着淡淡的粉色,深橘色的花蕊,阵阵馨香令人心醉神怡。一阵狂喜如闪电般掠过——这居然是一株百合,一株野百合!也许是春风,或是某只灵巧的小鸟,将它的种子无意间撒到了我的花盆里。高贵的百合,始终被我当作无人问津的野草。可它仍不计前嫌,努力开出了最美的花朵,那么亭亭净植、葳蕤可爱地摇曳在初夏的晚风中,装点着我那荒芜寂寞的露台和繁忙仓促的生活。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