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暖阳洒满舣舟亭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文笔塔 乐享       上一篇    下一篇

南宋以来,名家高手画东坡舣舟亭者多矣,诗词歌赋者更多。

画东坡舣舟亭最著者恐怕是清代乾隆年宫廷画师钱维城,数年前,一幅《苏轼舣舟亭图卷》以7000余万元高价,被常州某企业家拍得。民国时期也有人画东坡舣舟图。以笔者之见,成就最高者当属邑人邓春澍。

钱维城与邓春澍画东坡舣舟亭图,皆用传统国画手法,近期由陆洪生先生创作的《暖阳洒满舣舟亭》,则以西洋油画绘成,令人耳目一新。陆洪生笔下的舣舟亭,既非历史上的简陋茅亭,亦非当下新建的重檐石亭,而是60年前的单檐歇山亭旧影。画面上既呈现20世纪50年代初复建的舣舟亭,还有80年代留下的临河凉亭,二亭一前一后,一旧一新,构图巧妙,在暖阳之下,尤显东坡舣舟旧地之变迁,作品荣获第二届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可喜可贺。

为了更好读画,我们不妨梳理一下舣舟亭的前世今生。此亭位于东门文成坝,为纪念一代文豪苏东坡而建。舣舟亭始建时间不详,最早的记载见《咸淳毗陵志》,其卷五《官寺》中有:“舣舟亭对光华亭”“光华亭在通吴门内街北”。可见至迟在南宋时期,舣舟亭已经建成。

舣舟亭原为竹亭,后来改为竹木结构,年久易损,遂改砖木结构。明万历九年(1581),运河改道,原来的河面筑成文成坝,以曲流水,又为文运,于是舣舟亭由通吴门外南移至文成坝南侧土丘上。按前人记载,亭柱为石,以求永固,时有古松两株,倚亭而立。松下有石数拳,前人颇多题咏。后来亭毁,亭址改建庙宇。直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第二次南巡时,郡人重修古亭,新建行宫,驻跸于此,乾隆御书“玉局风流”四字。邑中文士为博得统治者欢心,将顾塘桥方宅内的东坡洗砚池移置舣舟亭。

乾隆为何要题“玉局风流”四字?原来东坡曾经提举成都府玉局观,故人们以“玉局”别称苏东坡。东坡一生仕途坎坷,10余次来常,两次上表乞居常州。少有得意春风,何谈风流之事?坊间传闻:东坡在常曾纳王氏为妾,生有一子,委于别人名下,子即为孙觌。清《光绪武进阳湖合志·摭遗》:“嘉祐二年,苏轼与蒋之奇同第,慕阳羡山水之胜,遂约卜居。后有黄州之行,见毗陵人孙治原悫,以孕妾赠之。果然七月生子。后数载来常,妾携子谒公,公名之曰觌,谓卖复见也。邑中观子巷、显子桥,是其遗踪。”

舣舟亭与传闻无关。人们筑亭纪念,是为东坡那番豪气与常州情结。北宋熙宁六年(1073)除夕,东坡由杭州前往常州、润州赈灾,系舟通吴门外。此夜,东坡并未上岸,为的是不打扰地方官府与常州友人,仅留下《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以纪此事,其一云:

行歌野哭两堪悲,

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

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

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

孤舟一夜许相依。

东坡与常州关系非同一般:嘉祐二年(1057),东坡与常州宜兴县人蒋颖叔在琼林宴上相约卜居阳羡。东坡一生到过许多地方,“眷此邦多君子”,对常州情有独钟,“出处穷达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吾州。”东坡还将自己侄女嫁给常州胡仁修,外甥女则嫁给宜兴单锡;又在宜兴等地买田,准备在常居住。东坡人生愿望虽未实现,但白云尖孙氏馆成为他晚年的归宿。

乾隆年间,邑人褚邦庆《常州赋》云:“而况城号六龙,恰值六龙华频降;亭崇万寿,同歌万寿无涯。”此言讲的是万寿亭行宫毗邻舣舟亭,康熙、乾隆数次来常,在此题诗颂扬常州与东坡,至今舣舟亭土坡处留有六块御碑。钱维城曾任乾隆朝刑部侍郎兼宫廷画师,随驾侍从乾隆南巡,并作《苏轼舣舟亭图》,乾隆在画上题诗曰:“玉局信风流,溪亭佳话留。至今石岸侧,往往驻行舟。”

钱维城《东坡舣舟亭图》卷尾自题跋语:“常州府志云:东坡舣舟亭在府东门外文成里,按,水自孟河入北关,至白云渡折而东,由八字桥出东关,不半里壅土为坝,扶水而曲之,迤北转南,复东入运河,坝名文成,遂以名里。苏轼自惠州归,表乞常州居住,遂买田阳羡,赁孙氏之宅而居,今故宅中洗砚池犹存。未定居时,舣舟于此,邑人筑亭以志之,名东坡舣舟亭。去里门三十步许,古松两株,倚亭而立。松下有石数拳,前人颇多题咏,后改为庙,今毁,复为亭。”

晚清,舣舟亭毁于咸丰十年(1860)兵燹;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临河土阜复建。民国时期,舣舟亭两度修缮,已具公园之貌。赵凤昌儿子赵尊岳曾撰文,发表在1934年12期《旅行杂志》,云:“文成坝有舣舟亭,即苏东坡来常时泊舟之所,其后清初南巡,御舟亦即此就陆,故又改建皇亭,今亦名之为公园矣。占地颇广,花草凋疏,而散落之状,不忍卒睹。每一思及翠华临幸之盛,不期益增沧桑之感。沿墙多石刻诗赋,大抵进奉之品,当时虽精心结撰,亦未尝见重于人,为之拂拭。园中有土山虽不高,循级而登,亦数十步。山上为一亭,即旧舣舟亭也。登临一望,河道俨然,于此一转折,其转折处有坝即文成坝。远山近水,都收眼底,气象万千,在山之次。又有一池,池虽枯而未涸,即中为一亭,四面环水,通之以寸径,亦颇雅尚,更前则高树结荫,团蕉掩映,无他物也。来游此者,不必存登临之乐,而试为兴怀古之情,则其所接触者必深以为佳,若徒事游踄,而不为雅人之徘徊搅古,则此间且目为无多足观矣。”可见舣舟亭在当时已辟为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