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武进日报

完善城乡供水体系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动力”

日期:01-16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02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的滋润。

今年以来,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通用水司”)持续推进民生水务、智慧水务等建设,老小区自来水管道更新改造工程、东方增压站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二次供水管理“常州模式”升级、营商环境服务提升、管网漏损率降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城市供水运营和城市供水创新发展工作有序开展。常州通用水司聚焦主责主业,勇担使命,书写水务民生答卷,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精准化提升“水”环境

开辟绿色服务通道、简化报装流程、实施水量跟踪监测……近年来,随着一项项供水服务举措落实落地,我市供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供水接入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常州通用水司精细化和精准化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从来没想过,申请用水报装能这么顺利!”从事餐饮行业的张女士由衷感叹。在“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上,张女士通过微信公众号内的“常州供水网上营业厅”填报了新装接水的申请,不到半天,她就接到了常州通用水司报装业务专员来电,通知她业务已受理,并详细介绍接下来的办理流程。

近年来,常州通用水司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在减少提交报装材料、增加申请报装渠道上动脑筋、出实招,在精简流程中体现了供水企业的为民初心和使命担当。在一项项压缩材料的过程中,常州通用水司服务前置,设计人员对企业生产情况都会进行深入了解、归纳总结,并优化相关服务措施,实施容缺受理,精简流程,以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新能源客户的服务体验感。常州通用水司供水服务部副经理张锦东介绍,随着政策的优化,公司对用水报装需要提供的材料一减再减,去掉重复材料,整合材料内容,并逐步拓展为“线下+电话+线上”3种报装途径,让原本半月余才能完成的报装业务,现在3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

当前,我市正在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冲刺万亿之城。常州通用水司亦全力以赴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今年以来,公司大客户部将涉及新能源的相关企业进行分类归纳,并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客户群体。“我们提供线上线下对接服务,一方面工作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现场走访,了解新能源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内容、水量需求、应急水池等相关信息,以及企业关注的用水问题,根据他们的需求,最大程度予以保障。另一方面是线上实时对接,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用水需求,若有特殊情况也及时与企业沟通协调,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最优质、便捷的服务。”张锦东说。

一家落户我市的新能源企业是这项政策实实在在的受益者,负责人李先生说:“现在有了好政策,只交一份材料,没几天就把水接通了,特别省心。”多年的企业经营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供水接入服务的优化和便捷。

每一项服务优化的背后都凝聚着供水企业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追求创新的动力。在后续用水服务方面,常州通用水司将进一步应用科技的手段,如运用大表远程监控平台、计量云平台、智慧管网平台对大用户水表进行在线实时监控,以通过对大客户的重点跟踪监测,随时做好企业用户的用水贴心人。

数字化赋能“智”供水

近日,由常州通用水司牵头的市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城市供水主干管漏损及爆管智能化侦测和预警管理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经过15个月的克难攻关,其技术研发和示范区建设任务全部完成,通过了专家组预验收评审。这标志着常州通用水司在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线”的过程中,持续在智慧供水方面与时俱进。

“该项目可提前感知管网风险,完善通用水司应急体制,减少管网事故,减小用水影响,切实保障公共用水安全,提升百姓用水体验。”项目技术负责人侯帅华介绍,该项目综合形成了供水管网风险等级评估及运行安全保障示范体系,形成了发明专利2项,发表了SCI及EI论文3篇,还根据技术成果开发了管网预警平台软件,并汇编了各项技术成果及建设经验的技术手册。

这项管网漏损管理平台的跨越式升级,很快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日前,新北区冶金新村的一处暗漏,就是该片区片管员宗海清登录管网漏损管理平台中的Leakview系统,通过小区夜间流量一度出现每小时超过25吨的异常,而推断是阀门或管道出了问题。随后通过按图索骥的排查探漏,成功探测到漏点,并及时完成了修复。我市管网漏损管理平台的超强能力,为供水管网的智慧运行、安全运行提供了一份“未卜先知”的保障。

其实,管网漏损管理平台只是通用水司对数据多维度应用的一个方面,该公司运行多年的智慧水务平台,在今年得到了“升级”优化。通用水司信息部副经理朱平平介绍,智慧水务建设是长期的过程,“今年我们把智慧水务平台版本更新到了3.0,提升了系统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增加了平台源数据的来源;通过核对,提高了数据仓库中各类业务数据的正确性;扩大了平台的应用面。”

目前,通用水司的智慧水务平台的功能已经逐步从展示数据转为向挖掘数据、整合数据、应用数据发展,更侧重于多场景应用和预测性应用,并且业务驱动数据产生,通过发现数据之间的运行规律和运行趋势,智慧水务平台将客观的数据依据提供给领导决策。从规范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和优化资源出发,搭建公司智慧水务私有云,实现网络、硬件等统一优化管理,提升资源保障能力。通用水司通过智慧水务平台的建设,有力增强了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前行,进一步提高常州供水的智慧化管理水平。

通过探索尝试,通用水司已摸索出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协同科技创新模式,并在行业发展引领、前沿战略研究、领先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2023年,通用水司全方位拓展对外业务技术输出,二次供水运维经验在海口、温岭供水项目中相继应用,对桂林水司包装饮用水生产线提供建设方案咨询服务并开展深度合作。下一步,将推动更多成果落地,为行业在关键时期的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贴民心做优“水”文章

一项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一条条输水管道改造焕新,一股股清流进村入户……随着全市73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的逐步完成、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泵房改造试点工程的顺利完工,以及东方增压站如火如荼地建设,今年以来,常州通用水司聚焦供水保障服务民生,不断提高供水管理和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对城市供水的多元化用水新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不需要我们花一分钱,自来水公司帮忙更换水管,现在这水质清了,水压足了,水流也大了,真舒心啊!”家住红梅西村的李阿姨激动地向通用水司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从2020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展以来,通用水司持续擦亮“常有安居”民生名片,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减法”,为人民群众的“用水幸福”指数做“加法”,已累计投入3个多亿,对近200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使老百姓家中的水质、水压得到明显改善。通用水司工程部主管邵克表示,今年通用水司更是主动将服务前移,赢得了居民对供水管网改造工作的更多支持,随着2023年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通用水司将充分关注居民需求,及时调整改造方案,最大化利用资源,提升居民归属感。

眼下,通用水司还在推动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泵房改造提升,让老旧管道“下岗”,将供水设施焕新,居民也尝到了改造的甜头。“随着时间推移,投运最久的二供泵房运行已超过15年,运行10年以上泵房数量占比超50%,二次供水系统尤其泵房这一核心设施,难以避免出现设备老化、性能下降等情况,进而影响供水运行稳定、产生能源消耗、水质保障等问题。因此,我们在今年逐步开展了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泵房改造试点工程。”通用水司高层二次供水部经理李海军介绍,通用水司将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分批分次逐步对老旧设备进行提升。

据了解,通用水司自2005年开始参与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的建设、改造和管理,同时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依托“国家十三五水专项”搭建了二次供水信息化平台。目前,常州二次供水已实现全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管理的二次供水泵房数量达608个,涉及543个小区,服务45.5万户居民。

困扰常州经开区40多万居民生产与生活用水问题今年也找到解决路径,位于常州经开区的东方增压站项目今年8月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可以加大管网输配能力,提高该区域管网压力,缓解高峰时段的用水紧张形势。”东方增压站建设项目负责人韩敏介绍,东方增压站将建设1座日供水6万立方米的增压站泵房、2座4500立方米清水池、1座次氯酸钠加药间等建筑物,预计2024年上半年竣工调试运行。

水,关乎发展,更关乎民生。常州通用水司负责人表示,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常水人的奋斗目标。通用水司将以高标准、严要求打造高品质供水、数字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聚焦“532”发展战略,以奋进之姿,用拼搏之势,在民生服务、智慧创新、提优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奉献安心水、智慧水、幸福水,用心用情为城乡供水事业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交上“常水”答卷。

本版撰稿:郑雨露 郭曼茹 本版图片:通用水司